自身免疫性疾病十四项是什么?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刘祥礼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损伤的疾病。许多疾病被归类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的存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不一样,那么自身免疫性疾病十四项是什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抗核抗体(ANA)

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检测指标,对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敏感性几乎为100%。但其特异性差,因此,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ANA的检测方法主要是以HEP-2细胞和鼠的肝组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其最大优势就是除了能够判断血清中是否存在自身抗体及其滴。

二、抗dsDNA抗体

该抗体可能是ANA中的均质型或是ANA阴性。最近研究发现,也可能是颗粒型或核仁型。其靶抗原为dsDNA,是SLE的特异性指标,特异性可达95%以上,已被列入SLE的诊断标准之一。而且,该抗体会在SLE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几年就呈现阳性。

三、抗Sm抗体

该抗体是ANA中的粗颗粒型,通常伴随抗U1RNP抗体而出现,基本不单独出现。靶抗原为snRNP,亦是SLE的特异性指标,特异性可达99%,而且能够反映疾病的活动度。

四、抗U1RNP抗体

该抗体是ANA中的粗颗粒型,靶抗原为核糖核蛋白。是混合结缔组织病(即SHARP综合征)较为特异的抗体,是该病的诊断指标之一。但该抗体也可出现于SLE、干燥综合症等类风湿性结缔组织病。

五、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

此两种抗体是ANA中的细颗粒型,但在IIF检测中也常为阴性。靶抗原分别是60和58KD的SSA蛋白和48KD的SSB蛋白。

六、抗核点抗体

分少核点型(1-5)和多核点型(5-20),前者靶抗原是p80盘曲蛋白,后者靶抗原是Sp100和PML。少核点型多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

七、、抗核膜抗体

又称抗核周因子抗体,靶抗原是核孔复合物(包括gp210和核孔蛋白p62)和板层素B受体。该抗体在PBC中亦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此外抗板层素B受体抗体也可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抗磷脂综合征及SLE等。

八、抗着丝点抗体

其靶抗原是着丝点蛋白CENP-A、CENP-B和CENP-C。该抗体与硬皮病局限型密切相关,患者常表现为CREST综合征,即钙化症。

九、抗SCL-70抗体

该抗体是ANA中的核仁型,其靶抗原是拓扑异构酶Ⅰ。该抗体是硬皮病弥漫型较为特异的抗体,并常预示着预后不良。

十、抗原纤维蛋白抗体、抗PM-SCL抗体和抗RNA多聚酶抗体

此三者抗体均多为ANA中的核仁型。抗原纤维蛋白抗体的靶抗原是U3nRNP,抗PM-SCL抗体的靶抗原是核仁中的颗粒成分,抗RNA多聚酶抗体是RNA多聚酶Ⅰ和Ⅲ。此三种抗体在硬皮病中亦较为常见,亦可见于多发性肌炎等疾病。

一般以对症治疗及控制病情进展为主。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应注意个体化的原则,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
阅读数 2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发病人群以女性居多常见症状为发热、关节痛和面部蝶形红斑终身治疗可较好控制疾病,否则预后较差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由机体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反复迁延的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发作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特点。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发热、关节痛和面部蝶形红斑,如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可逆损伤、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症状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早期典型症状是发热、关节痛和面部蝶形红斑。诊断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哪些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型、重型和狼疮危象。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我国大陆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病率约为30~70/10万,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10~12。是否可以治愈?系统性红斑狼疮法治愈,需要终身治疗,通过规范应用药物,可控制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杨铁生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