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到底该怎样进行检查呢?
作者:杨洋
事实上,黄斑病变的发病率仍然比较高,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麻烦。这是一种失明率很高的眼病。我国每年都有不少盲人因为这种病。那么如何检查黄斑病变呢,让我们跟随专家来理解它吧。

1、影像学检查。FFA能清晰地显示黄斑区毛细血管拱环的形态,病变小血管的变形、扭曲现象,以及来自病变区域的异常强荧光、荧光遮蔽或点状、不规则状的荧光渗漏。在黄斑前膜早期,眼底表现仅有玻璃纸或丝绸样反光,尚未出现视网膜被牵引造成的改变,这时荧光血管造影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有时能发现RPE损害造成的透见荧光。
2、光学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20世纪9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型非接触性、非侵入性断层成像技术。采用光反射进行测量,其轴向分辨力高达10?m,能显示眼后段的显微形态结构,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OCT检查对黄斑前膜的观察非常直观、确切,显示率达到90%以上,可以诊断菲薄的透明黄斑前膜,提供黄斑前膜及其深部的视网膜切面特征,分析黄斑前膜的位置、形态、厚度及与视网膜玻璃体的关系,确定是否存在黄斑囊样水肿、全层孔、板层孔或假性黄斑裂孔,以及是否存在黄斑区浅脱离。通过OCT检查即可明确黄斑前膜的诊断,特别是在早期临床表现轻微,眼底检查仅出现玻璃膜样反光时,OCT即能显示出黄斑前膜。在OCT检查中其主要表现为:
3、视野检查。视野检查作为一种心理物理学检查方法,通过对黄斑阈值的测定,可以较准确地反映黄斑部疾病的早期改变。利用自动视野计,可以根据黄斑病变范围进行相应的区域性光敏感度分析。早期黄斑前膜可无视野异常,晚期的视野改变多数为不同程度的光敏感度下降。利用光敏感度及光阈值的波动,可以对黄斑前膜的病程进展及手术效果进行视功能评价。
这些患者患上黄斑病变后,除了失明、不能自理、容易摔倒骨折外,一般都有心理问题。比如知识分子爱读书,但现在黄斑病变只是看不见,看不见。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是不可能的。服药时看不到药品名称和调味品标签。这给他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他几乎不可能照顾自己,生活中需要别人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