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最火营养谣言名单公布 “柠檬水抗癌”等上榜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鸡蛋增加心脏病风险”、“无糖食品吃不胖”、“柠檬水抗癌”、“喝果蔬汁能减肥”、“隔夜菜吃不得”、“鸭血能清肺”、“草莓会致癌”……以上这些观点,哪一个你认为是对的?

  五大最火营养谣言名单公布

  事实上,以上几个观点统统都是“2015年营养谣言调查”的选项,而前五项正是该调查中传播最广的五大营养谣言!

  5月20日,在“第三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暨2015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启动仪式”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发布了“2015年营养谣言调查”结果。

  01

  他介绍,由于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到2013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不到10%,这直接导致人们对于谣言的辨识能力不够。“旧谣言还没有消失,新的谣言又会不断的出现”,马冠生坦言,这次调查的目的,正是想要找出目前在网民当中流传最广的谣言,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和传播。

  据了解,该调查从5月7日-12日,历时一周,在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微信、移动端进行投放,共收到39229张有效投票。其中,“鸡蛋增加心脏病风险”、“无糖食品吃不胖”、“柠檬水抗癌”、“喝果蔬汁能减肥”、“隔夜菜吃不得”正是传播最为广泛的五大营养谣言。

   粉碎五大营养谣言 专家有话说——

  指导专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

  谣言1 鸡蛋增加心脏病风险 事实上丢掉蛋黄等同于丢掉了营养

  谣言理由:蛋黄中含有大量 胆固醇 ,会伤害心脏。

  专家辟谣:很多人认为蛋黄当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会伤害心脏,但实际上人体自身产的胆固醇远远高于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有两个来源,一种是人体自产的,每天可以产大约1000毫克;另一种是从食物摄入的,约300-500毫克。一个鸡蛋所含的胆固醇约200毫克;影响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的因素非常复杂。增加饮食中的胆固醇,对于血液当中的胆固醇含量,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事实上,蛋黄当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有一些其他有益于健康的成分,丢掉蛋黄实际上是丢掉了营养。

  一些国外的研究发现,像哈佛大学在男性当中开展了8年的研究,发现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风险。澳大利亚也推荐每周6个鸡蛋应成为健康平衡的一部分。英国的《每日邮报》2009年也公布了英国心脏基金会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每天吃一个鸡蛋是安全的。

  谣言2 无糖食品吃不胖 事实上不少无糖食品中脂肪含量不低

  谣言理由:糖是“万肥之源”,不吃糖就能减肥。

  专家辟谣:对于中国人群来说,饼干、面包等甜点中也含有不少的糖份,还有含糖饮料。最近,世界卫生组织专门对于添加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一般人群不应该超过总能量的10%,最好限制在5%以内,以减少超重肥胖的危险。

  很多的无糖食品当中,实际上脂肪的含量并不低,因此,我们不应该把目光仅仅放在添加糖的问题,因为同样重量的脂肪提供的能量远高于糖,是糖的1倍,不应该忽视。

  谣言3 柠檬水抗癌 事实上蔬菜和水果都能降低癌症风险

  谣言理由:美国流行把柠檬切成片,用水泡着喝,从早喝到晚,据说具有抗癌、抑癌的作用。

  专家辟谣:柠檬含的营养成分比较多,包括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过,单从维生素C的含量来比较,同样重量的青椒是柠檬维生素C含量的3倍还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分析了全世界的相关研究结果,认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多种癌症发生的危险性,,而不是单一的某一种水果,仅通过泡水喝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当然,柠檬泡水可以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膳食当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因此,从预防癌症的角度来出发,要经常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谣言4 喝果蔬汁能减肥 事实上减的是水分

  谣言理由:每天6杯果蔬汁一个月能减五六斤。

  专家辟谣:评判身体的肥胖程度,准确的方法要是体内的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果蔬汁这一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只喝果蔬汁会增加营养不良或微量营养素不足的危险。减轻或控制体重要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矫正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等三个方面,这才是科学的方法。

  谣言5 隔夜菜吃不得 事实上吃掉30公斤的隔夜菜才会影响健康

  谣言理由:隔夜菜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致癌物。

  专家辟谣:大多数人认为隔夜菜不能吃,认为它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中国农业大学的范志红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烹调后,不加翻动,菠菜等绿叶菜放入4℃冰箱当中,24小时之后它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差不多会翻倍,从每公斤的3毫克增加到7毫克。经过计算差不多要吃30公斤的隔夜菜,才可能会对健康带来负面作用呢,也就是说隔夜菜中亚硝酸盐这个量的变化,不足以影响我们的健康。

#营养#心脏病
阅读数 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有遗传史、良生活习惯、基础疾病者易患疾病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头晕等症状部分可治愈,去除诱因,延缓疾病进展简介心脏病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总称。主要是因为心肌、冠状动脉、心脏瓣膜或心脏传导系统等发生先天或后天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相关疾病[1]。症状表现[1]:心脏病类别很多,所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尽相同。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心脏病症状,比如心悸、胸闷、气短、持续缓解的胸痛、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头晕、眼前发黑、晕厥等;有少数患者是在体检的时候偶然发现的。诊断依据[1]:依据心悸、胸痛、头晕等典型症状,结合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异常心脏节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脏肥厚与增大等病变,必要时需进行电生理检查及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一步确诊。心脏病有哪些类型[1]?1.按病理解剖分类:(1)心律失常;(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3)心脏瓣膜病;(4)心肌病、心肌炎;(5)心包疾病;(6)心力衰竭。2.按致病因素分类:(1)先天性心脏病;(2)后天性心脏病。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1]?本病常见。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基础疾病患者易得,男性、肥胖者常见。是否可以治愈[1]?心脏病在临床上有部分是可以被治愈的,比如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大部分是能被治愈的,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是否遗传[1]?部分是。部分类型的心脏病有遗传倾向,如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等。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程姝娟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