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治愈IBS 必须打“持久战”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要治愈肠易激综合征 必须打“持久战”?反复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后到医院检查,却发现既没有病菌病毒感染也没有溃疡、息肉肿瘤,不少人都可能有过类似的怪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呢?在临床上,这种疾病被称为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感冒

  肠易激综合征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以20-50岁最多,女性在20岁和50岁左右呈现高峰,男性在30岁呈现高峰,女性多于男性,约占3/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表现为腹泻、腹痛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时候粪便中带有大量粘液。

  而便秘型的特点是伴有周期性便秘与较频繁的正常大便交替,大便经常有白色黏液,疼痛呈绞榨样,阵发性发作,或持续性隐痛,排便后可缓解。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进食时也常会促发症状,也可以出现腹胀、恶心、消化不良和烧心等症状。

   据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腹痛’‘泄泻’‘便秘’与‘郁证’范畴。从病变的部位来看,虽病在大肠,但却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情志失调而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引起肠道气机不畅,肠腑传导失司;或因中寒日久,脾阳虚弱损及肾阳,阳虚不能温煦中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此外,饮食、劳倦与寒温失常可影响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本病。

  肠易激综合征 据临床特点主要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腹泻型的特点是在进食刚开始或结束时,经常会出现突发性腹泻。腹泻型的患者在夜间腹泻的频率很少,常有疼痛、腹胀和直肠紧迫感,也可出现大便失禁等情况。

  据临床研究报道,IBS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都市人群尤其是脑力工作者和白领人群更容易患上肠易激综合征。它不仅会在食物、药物、酒精刺激后出现,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久坐电脑前、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很容易诱发或加重IBS。李初俊提醒,由于发病原因复杂,影响症状因素很多,对治愈要做“持久战”打算,不要想着一次就能看好。其次要“综合作战”,即药物、生活习惯的调整、锻炼、心理治疗同时并举。对于催眠术、生物反馈疗法等,国外报道称也有一定疗效。

  更多精彩内容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39疾病百科官方微信获取,关注有惊喜哦!

疾病百科新二维码
#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腹泻
阅读数 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与情绪抑郁、焦虑、紧张密切相关特征是发作性腹痛、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以中青年人为主,女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简介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患者以中青年居多,女性多发,有家族聚集性倾向。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等。通过解痉、止泻、通便等药物治疗以及心理辅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得到缓解,但还会复发,对身体一般会造成太大伤害,预后良好。症状表现: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腹痛,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腹泻或便秘)的改变。诊断依据:根据典型的反复发作的腹痛,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腹泻或便秘)的改变临床表现,结合肠道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的基础上,即可确诊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有哪些类型?目前关于肠易激综合征的分型,主要采用的是罗马Ⅳ标准,以Bristol大便形状分型作为肠易激综合征亚型的分型标准(患者的大便性状,要通过对患者病史的详细采集而得到):1.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IBS-C)2.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3.肠易激综合征混合型(IBS-M)4.肠易激综合征未定型(IBS-U)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病,我国成人发病率为10%左右。是否可以治愈?能治愈。症状可反复或间歇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但经过解痉、止泻、通便等治疗,症状可得到缓解,预后良好,一般会对寿命造成明显影响。是否遗传?会。肠易激综合征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现象。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李俊霞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