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情绪吃甜品?小心加重抑郁
都说心情不好时吃甜食可以缓解郁闷的心情,果真如此吗?美国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吃过多的糖不仅会导致发胖,还会使人抑郁、焦虑和增加压力。青少年的高糖饮食更会加重抑郁和焦虑,对压力的应激反应也会改变。
心情抑郁最好远离甜品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康斯坦茨哈勒尔和研究团队做了一项实验,让成年鼠和小鼠都先后采用标准饮食和高果糖饮食。十周以后,他们把实验鼠暴露在压力下,迫使它们去游泳,或放在迷宫中。
同样被喂养过高果糖食物,比起成年老鼠来说,小鼠对压力测试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包括产生更多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并且表现出了抑郁和焦虑的行为。
这项结果表明,饮食中的高果糖可能会加剧青少年时期的抑郁。大脑中的遗传路径对应激反应起着调节的作用,而饮食会影响这种调节功能。
果糖是一种水果和蔬菜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糖,但也被添加到许多加工食品和饮料中,如饼干或冰激凌。
科学家们发现果糖与现代许多流行病,如癌症、心脏病、高血压、肾脏损害、2型糖尿病甚至痴呆等有关。研究人员表示它也会刺激大脑对压力的反映,这会对行为举止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果糖会恶化相关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个人的压力反应机制正是这时期形成。
如果身体的应激反应变得过于敏感,长大后容易变得神经衰弱。长时间暴露在压力中会导致高血压、抑制免疫系统、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还会造成不孕症,加快衰老。
看来心情不好时,最好少碰甜品,以免适得其反,还是用运动等方法调节心情最保险。
#抑郁症#心脏病#抑郁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有遗传史、良生活习惯、基础疾病者易患疾病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头晕等症状部分可治愈,去除诱因,延缓疾病进展简介心脏病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总称。主要是因为心肌、冠状动脉、心脏瓣膜或心脏传导系统等发生先天或后天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相关疾病[1]。症状表现[1]:心脏病类别很多,所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尽相同。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心脏病症状,比如心悸、胸闷、气短、持续缓解的胸痛、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头晕、眼前发黑、晕厥等;有少数患者是在体检的时候偶然发现的。诊断依据[1]:依据心悸、胸痛、头晕等典型症状,结合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异常心脏节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脏肥厚与增大等病变,必要时需进行电生理检查及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一步确诊。心脏病有哪些类型[1]?1.按病理解剖分类:(1)心律失常;(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3)心脏瓣膜病;(4)心肌病、心肌炎;(5)心包疾病;(6)心力衰竭。2.按致病因素分类:(1)先天性心脏病;(2)后天性心脏病。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1]?本病常见。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基础疾病患者易得,男性、肥胖者常见。是否可以治愈[1]?心脏病在临床上有部分是可以被治愈的,比如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大部分是能被治愈的,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是否遗传[1]?部分是。部分类型的心脏病有遗传倾向,如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等。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