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血液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多发性骨髓瘤作为一种较为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认知度普遍偏低,导致许多患者延误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正常浆细胞负责产生抗体,而癌变的浆细胞则会在骨髓中大量增殖,破坏重要脏器,引发贫血骨痛骨折等症状。目前,我国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二,好发于中老年人。

由于症状不典型,多发性骨髓瘤容易被误诊。常见的误诊科室包括骨科、肾脏科、泌尿外科和风湿科等。因此,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骨痛、肾功能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误诊。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联合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靶向治疗等。近年来,以硼替佐米为代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为了预防多发性骨髓瘤,建议中老年人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总之,多发性骨髓瘤虽然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但通过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浆细胞瘤与淋巴瘤的关系是什么?

浆细胞瘤,通常被认为是淋巴瘤的一种。 浆细胞瘤起源于骨髓中的B淋巴细胞,是一种恶性肿瘤。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人疱疹病毒8型、丙型肝炎病毒和遗传因素有关。浆细胞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患者可能会出现骨骼肿物、疼痛和贫血等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应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患者应避免过度焦虑、悲伤和烦躁,并注意饮食营养,如多摄入鸡蛋、牛奶和苹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医疗数据守护者

20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浆细胞瘤怎么治疗?

浆细胞瘤属于淋巴瘤的一种。 浆细胞瘤是起源于骨髓造血组织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与淋巴瘤有相似之处。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骨骼肿物、疼痛、贫血等症状。 治疗浆细胞瘤的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同时,保持均衡的饮食,适当进行锻炼,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医疗星辰探秘

19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浆细胞瘤是淋巴瘤吗?

浆细胞瘤,一种源于骨髓造血组织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通常被视为淋巴瘤的一种。 由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骨骼肿物、疼痛、贫血等症状。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以及均衡饮食,都是有助于病情恢复的方法。

医疗星辰探秘

19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偏高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偏高,通常是指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数值高于四克每升。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主要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例如急性心肌梗塞、妊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恶性肿瘤等。除此之外,如果患者发生急性感染、急性肾炎或大手术后、烧伤、休克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偏高的现象。部分结缔组织病或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进行系统的检查。因此,定期体检和关注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对于预防和及早发现相关疾病至关重要。若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偏高,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健康解码专家

20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尿白细胞23

白细胞23一般指白细胞数量为23×10^9/L,这种情况被称为白细胞偏高。正常人体内白细胞数量为(4.0-10.0)×10^9/L。白细胞数量为23×10^9/L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引起白细胞增高的原因。例如,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等疾病时,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增多,经过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这种情况不算严重;但是如果白细胞增多是因为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注意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癌症防治先锋

18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病人饮食健康: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吃什么好?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需要特别忌口的食物,但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 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饮食上就要更加注意了。特别是老年患者,多发性骨髓瘤常常与高血压、糖尿病同时出现,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饮食建议: 1. 合并高血压:注意低盐、低脂饮食。 2. 合并糖尿病:进行饮食管理,如计算每天热卡,避免食用含糖高的食物。 3. 合并肾功能损害:如果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现较晚的患者,可能会合并有肾功能损害,需要注意饮食,进食优质蛋白,避免食用致肾损害的食物、药物,如豆制品和含钾丰富的食物,同时也要定期检测血钾含量,以进行调整。 4. 血钙过高:尽量避免食用高钙食物。

病友互助家园

18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饮食怎么安排?

关于多发性骨髓瘤,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多次了。患者和家属需要注意,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日常生活不宜过度补充。反应停止药是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常用的药物,而便秘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如果营养过剩,便秘问题会加剧。 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杨光忠指出,地塞米松也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药物之一。但过度饮食补充会导致高血压、高血糖和高体重,从而加重骨骼负担,不利于疾病治疗。 在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所谓的补充剂大多用于占优势的骨髓瘤细胞。 化疗期间,患者容易发生胃肠反应,因此应保持清淡饮食,有利于肠道的吸收利用。饮食要注意卫生,避免胃肠感染。例如,早上的食物不应留在中午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减少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等)的摄入,因为豆类食品中含有非必要的氨基酸,可能损伤肾脏。即使是肾功能正常的骨髓瘤患者,也应注意这一点。 在康复过程中,骨髓瘤患者应少吃西红柿、山楂、醋等酸性食物,以免引起异常免疫球蛋白沉淀,加重肾脏负担。患者可以适当多吃活性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骨头汤等,以增加钙质摄入量,缓解骨质疏松。

中医养生之道

21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老年人骨质疏松,检查方法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靠骨密度检查。检查结果分为三个等级:T值在-1以上,表示骨量正常;T值在-1到-2.5之间,表示骨量减少;T值小于-2.5,则称为骨质疏松。 但诊断骨质疏松并不简单。除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还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可能由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引起。在确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前,必须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除了骨密度检查,还需进行其他实验室检查,如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总维生素D水平等。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可能还需要进行性激素、皮质醇节律等方面的检查,以及排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未来医疗领航员

18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血癌,也称为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和骨髓的恶性肿瘤。血癌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化学物质、放射因素和遗传因素。接触化学物质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有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此外,放射因素如X射线、γ射线也可能引发血癌。遗传因素也是血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上述因素,某些血液病也可能发展为白血病。例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疾病,患者存在较高的白血病风险。 针对血癌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等。化疗是血癌治疗的主要手段,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杀灭癌细胞。放疗则用于缩小肿瘤体积,减轻症状。骨髓移植是一种较为激进的治疗方法,通过将健康骨髓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替代受损的骨髓。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血癌的发生非常重要。首先,要尽量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线。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相关血液病,也是预防血癌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个血癌患者的案例。张先生,50岁,因反复出现乏力、发热、出血等症状,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张先生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化疗和骨髓移植等治疗,张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如今,他已经康复多年,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药事通

18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癌传播途径解析: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血癌发生?

血癌,即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复杂,包括化学物质、放射因素、遗传因素以及某些血液病等。 化学物质方面,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均为公认的有致白血病作用的化学物质。此外,放射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等,也有可能导致血癌的发生。 遗传因素也是血癌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此外,某些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也有可能发展为白血病。 对于血癌患者而言,了解血癌的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血癌的发生。以下是一些血癌患者不宜接触的物质和因素: 1. 化学物质:尽量避免接触上述提到的化学物质。 2. 放射因素:避免长时间暴露于X射线、γ射线等放射源。 3. 遗传因素:了解家族遗传病史,如有必要,可进行基因检测。 4. 其他血液病:积极治疗其他血液病,降低血癌的发生风险。 此外,血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血癌复发风险。

中医养生之道

18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测评大厅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