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番禺医院生死时速挽回一心梗患者
9月19日下午16时左右,家住番禺某小区的52岁患者刘先生独自一人来武警番禺医院就诊,自述有胸闷,内科门诊医生问诊后,其开了单。刘先生交费后,独自一人来到门诊四楼抽血室准备抽血时却突然昏倒在地。正在抽血室的门诊林淳婷护士长马上检查患者,发现其呼吸心跳停止,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叫其他护士联系急诊科,妇产科李爱群护士和内儿科陈萍医生见状也马上参与到了抢救之后总。随后,接到呼救的值班急诊科医生、护士、担架员也马上响应来到现场,为病人进行现场持续心肺复苏、球囊面罩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除颤等抢救措施,经过20多分钟的急救,患者仍未恢复心跳呼吸。此时急诊科廖建坤主任、何玉华护士长也急速赶到现场,展开了一场与生命赛跑的急救。
经过科学快速的黄金救治,10余分钟后,患者总算出现了微弱呼吸及心跳,并随即被至急诊科上呼吸机、导尿、药物治疗等,期间李倩护士加入抢救队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才恢复了正常地生命体征,并慢慢清醒过来。
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刘先生总算逃离了“死神的魔爪”
专家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群中最易发生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疾病,全球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一半以上是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是起病突然,急性期死亡率约为30%。国内外的大量实践经验证明:1/3甚至1/2的病人,是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究其原因,除了梗死面积大外,还因为当时未采取正确处理措施,如乱搬动病人,或者病人自感还能坚持,在他人搀扶下步行去医院,使梗死面积加大,诱发合并症出现。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是尽早恢复阻塞的冠脉再通,最大限度地挽救频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左室功能。冠状动脉阻塞时间越长,不可逆损伤的心肌越广泛。专家把急性心梗发生后的第1个小时称为溶栓的黄金时间。然而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能在1小时内接受治疗的病人较少。有资料显示,美国仅有43%%的心梗病人可在入院后1小时内得到溶栓治疗。
急性心梗如何正确急救?
专家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的病人中约50%在发病后1小时内于院外猝死,死因主要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显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从发病到治疗存在时间延误。其原因有病人就诊延误,以及院前转运、入院后诊断和治疗准备所需的时间过长,其中以病人就诊延误所延误时间最长。
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急救的基本任务是帮助病人安全、迅速地转运到医院,以便尽早开始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重点是缩短病人就诊延误的时间和院前各种延误时间。
此外,已患有心脏病或有急性心肌梗死高危因素的病人要提高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以便自己一旦发病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通讯员:李金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