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结果写着心律失常,为什么不需要治疗?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康连鸣


  很多人去医院体检,都免不了心惊胆战,生怕检查出来哪里不正常,特别是心脏以及肿瘤方面的问题。

  在看到“心律不齐”四个字之后,更是连医生都安慰不了自己,“心脏病”三个大字就笼罩在头上,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为什么都明明白白写着心律失常了,还不需要治疗?医生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难道是我已经没救了?电视里都这么演的。

  请先冷静一下,心律失常有很多种情况,也许你的“心律失常”并没有太大危害。


   100%的人会出现心律失常?

  有学者表示,如果算上窦性心律失常,那么其实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或大或小,症状不一的心律失常问题,而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不需要采取积极治疗手段的。

  比如短暂性的,偶尔发作的心律失常,甚至可能有些是持续存在了几年,但是因为对血流影响小,并未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任何损伤,这些情况,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小,所以一般都不需要采取治疗。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不治疗”都是因为没有危害。有一些可逆性的病变,医生也不会采取过多的治疗,或者是心律失常已经是无法逆转的了,那么也无需再多做无谓的治疗。这并不是说放弃治疗,医生也会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从其他方面入手,来减轻身体的损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必须谨遵医嘱。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着自己把把脉。当然不是说学会自己把脉诊病情,只需要观察自己的 脉搏 是否规律,数一数每分钟跳了多少下,特别是在感觉自己出现心慌心悸的时候,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判断病情也会很大的帮助。


  这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不需要治疗。

  1 无症状的窦性心律失常

  可能很多人会在检查结果中看到“窦性心律不齐”的描述,这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年轻人更是多见。这不需要过于慌张,无症状的窦性心律失常是不需要治疗的。但如果是严重的心律不齐,比如出现了眼前发黑、乏力等等情况,则需要重视。

  2 无症状的各种 早搏

  对于一些功能性的早搏,没有明确的病因,而且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这种情况常常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或者是喝了 咖啡 、浓茶甚至是 奶茶 引起的,在活动后症状会减轻甚至消失。平常注意改正生活和饮食的习惯,可以得到缓解。

  而对于病理性的早搏,则需要对症处理,严重者需住院观察。


  可以看到,不需要采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都是“无症状”、“生理性”、“危害小”的心律失常。所以,在看病的时候,必须根据自己客观情况,如实说明,千万不要隐瞒,也不能因为过于紧张而夸大症状,以免影响医生的判断,吃错药也很可怕的。

  如果对于结果有任何疑问或顾虑,一定要及时问清楚医生,免得回家生生把自己憋出病来。

#窦性心动过缓#心脏病#心律不齐#短阵房速
阅读数 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有遗传史、良生活习惯、基础疾病者易患疾病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头晕等症状部分可治愈,去除诱因,延缓疾病进展简介心脏病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总称。主要是因为心肌、冠状动脉、心脏瓣膜或心脏传导系统等发生先天或后天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相关疾病[1]。症状表现[1]:心脏病类别很多,所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尽相同。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心脏病症状,比如心悸、胸闷、气短、持续缓解的胸痛、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头晕、眼前发黑、晕厥等;有少数患者是在体检的时候偶然发现的。诊断依据[1]:依据心悸、胸痛、头晕等典型症状,结合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异常心脏节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脏肥厚与增大等病变,必要时需进行电生理检查及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一步确诊。心脏病有哪些类型[1]?1.按病理解剖分类:(1)心律失常;(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3)心脏瓣膜病;(4)心肌病、心肌炎;(5)心包疾病;(6)心力衰竭。2.按致病因素分类:(1)先天性心脏病;(2)后天性心脏病。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1]?本病常见。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基础疾病患者易得,男性、肥胖者常见。是否可以治愈[1]?心脏病在临床上有部分是可以被治愈的,比如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大部分是能被治愈的,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是否遗传[1]?部分是。部分类型的心脏病有遗传倾向,如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等。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程姝娟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