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饮食也该调了!记住“三增三减”

  立夏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季拉开序幕。气温渐升,日光渐燥,身体各脏器也随之发生不小的变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主任王东旭指出,作为暮春与盛夏的过渡期,立夏前后要格外注意做好各脏器的调养,为盛夏后身心渐入佳境奠定坚实基础。

  养心神——增静减怒

  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相互通应。夏与心相通,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立夏后的高温容易引起情绪焦躁,导致心火过旺, 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受情绪起伏及气候外感因素的影响,发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立夏后养心是第一要务。养心要做到“戒躁戒 怒”,静养身心,保持内心安静、情志开怀,以降心火。

  调胃气——增稀减肉

  立夏后常因气候燥热而食欲不振,其实这是因为湿热蕴积在内,肠胃缺乏运化动力的反映。调养胃气,让胃口这个吸收营养的“加油站”动力十足,才更有利于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胃喜潮湿,因此多吃稀食是顺应胃气的重要方法。早晚喝些大米或薏米粥。体质弱的人还可以增加一些红枣或者生姜。这样既有助于生津止渴, 还能帮助滋养胃阳。肉类与油腻性食物则是阻碍肠胃消化的“绊脚石”,在保证每日所需的基本蛋白质以外,最好减少肉类的摄入。

  护脾气——增酸减凉

  中医认为,脾为化生之源,是人体的气机枢纽。但如果脾气不足,吃进的食物就不能顺利转化为水谷精华,或者已经转化为精华的也不能顺畅运送到身体各个脏腑。夏季更易发生脾胃不和及脾虚等症状。吃冰冷食物,往往最先损伤的就是脾胃。因此,护养脾气不能过多食用寒凉食品。而应以温补为佳。

  此外,酸味食物有助于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具有健脾的功效。夏季出汗过多容易损耗津液,常吃一些番茄、山楂、猕猴桃等略带酸味的水果,能够敛汗祛湿,有助于生津解渴、健脾消食。

#夏季#短阵房速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症状有心悸、头晕等,可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引发心脏骤停导致死亡治疗方式有药物、手术、介入治疗等简介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电信号)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明。症状表现[1,2]:通常缺乏典型症状,患者多有头晕、心悸、心慌、胸闷等症状。也有少数患者突然心跳骤停出现晕厥,严重者导致死亡。诊断依据[1,2]:诊断多依据心电图,而阵发性心律失常患者多依靠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有哪些类型[1,2]?1.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2)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停搏(4)窦房传导阻滞(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房性心律失常(1)房性期前收缩(2)房性心动过速(3)心房扑动(4)心房颤动3.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1)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2)房室交界区性逸博与心律(3)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4)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4.室性心律失常(1)室性期前收缩(2)室性心动过速(3)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5.心脏传导阻滞(1)房室阻滞(2)室内阻滞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1,2]?本病常见。生活规律,吸烟、饮酒,患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容易患有心律失常。是否可以治愈[1,2]?部分可治愈,可通过原发病的治疗、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法实现治愈或维持正常心律。但也有部分患者因恶性心律失常直接导致死亡。是否遗传[1,2]?部分有遗传倾向,存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杨庆玺·主治医师程姝娟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