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振尔:做科普是医生的本职工作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2012中国健康总评榜的优秀科普院长之一、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廖振尔接受39健康网采访时认为,当前我国的医疗已经从“轻防重治”逐步过渡到“防治并重”局面,越来越多的医生参与到健康教育的行列中。而网络具有传播广泛,不受时间限制等优点,是医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好平台。

廖振尔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廖振尔

医疗应该“防治并重”

以往,有些医务工作者或因忙于临床无暇抽身,或认为健康教育工作含金量低而缺乏积极性,以致于健康教育领域鲜有资深医生的身影。但近年来,这种现象已有明显改变。

廖振尔告诉39健康网,当前我国的医疗已经从“轻防重治”逐步过渡到“防治并重”阶段。近期整个社会较为重视预防工作,不少临床医生加入健康教育行列,“比如现在健康管理学会的主要领导都是医院的院长来兼任,表示大家都很重视,试图花大力气地去推广科普工作。”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医院)也在预防医学方面加大了投入。据悉,去年肿瘤医院特别成立了预防医学部,该部门着重进行防癌体检的宣传推广:开展潮汕地区食管癌的调查工作、开展胃癌乳腺癌宫颈癌肺癌、大肠癌五个病种各2千例病人的癌症筛查。此外,医院还准备加大面向患者家属的防癌科普宣传力度。

科普就是医生的本职工作

有些人认为,医生的本职应该是治病救人,而非花时间做科普。廖振尔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医生科普与治病不存在任何冲突,两者都是医生的本职工作。

“事实上,医生的职责和形象来做科普宣传是最适合的。”廖振尔表示,“从职责上看,医生每天需要与病人、病人家属交流,这本身就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好机会,而且这部分人对健康教育需求高、依从性好,而在日常生活中,医生的一言一行都应传播正确疾病预防的知识,而不要把它当做一个额外的任务。从形象来看,医生讲出来的东西容易让人信服,民众乐意接受,不像一些江湖医生讲的大众会怀疑它的真实性。”

网络是健康教育的好平台 网络问诊有局限性

随着网络和微博的兴起,在网上寻医问药成为网民的一个重要诉求,一些医生也纷纷开辟微博、博客解答网友的问题。对此廖振尔深表支持,网络是健康教育的好途径、好平台,网络的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且不受时间限制,应大力提倡。廖院长唯一担心的是病人提供的资料不齐,或者做的检查不全面,医生能够做出的分析不一定很准确,而较肤浅的解答未必能满足对方的需求。

结合时节与社会热点的科普内容最受欢迎

在科普内容的选择方面,廖振尔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结合时节和社会热点,介绍饮食、运动的科普内容是最受欢迎的,能够帮助大众更好地记忆和实践。“比如不久前的广州马拉松比赛,很多人认为参加马拉松是一种追求健康的表现,结果赛场上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有个别死亡,这就说明大众对马拉松知识缺乏了解。事实上,参加马拉松前应做健康检查,还需做一定时间的前期准备,它不仅是耐力的体验,还是体力极限的考验。如果这些人掌握了相关科普常识的话,就有可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阅读数 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