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肉瘤发病率仅占恶性肿瘤1%!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陈勇

  相比乳腺癌肺癌肝癌等常见高发肿瘤肉瘤是一种“小众”肿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副主任陈勇介绍,软组织肉瘤的发病率仅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由于软组织肉瘤发病较为少见,致使不规范诊疗很普遍。提醒广大患者及家属一定要重视首次诊断及规范治疗,先做病理检查再治疗。

  在发现肢体肿块时,很多人会选择“眼不见为净”,以为到小诊所做个门诊手术直接切除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其实这种“未取得病理就切除肿块”是强烈反对的做法,因为这样极有可能留下复发转移的隐患。而即使截肢,肉瘤也有5%左右的复发率,这是由其生物学特点决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规范的治疗将大大增加软组织肉瘤的复发转移风险。所以首次治疗的规范性对软组织肉瘤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的肉瘤术后复发率与美国最好的安德森肿瘤诊治中心相当,基本控制在10%~15%左右。

  据统计,软组织肉瘤有19个组织类型和50个以上的不同亚型,可谓是 “人丁兴旺”的“大家族”,故而对于软组织肉瘤不同的分型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案。手术是软组织肉瘤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多数软组织肉瘤以手术为主;有些肉瘤对化疗敏感,需要进行化疗,有些特定情况下,软组织肉瘤需要放疗。所以不都是手术切除的事。

  陈勇教授表示,软组织肉瘤虽然“低调”,但并非无迹可寻。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将显著提高软组织肉瘤的生存率。医师在门诊通常可以通过对肿块的部位、大小、活动度和边界等方面进行一个初步的良恶性判断。

  据权威的临床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软组织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肿瘤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小于5cm的肉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80%左右,而大于5cm的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60%。

  事实上,早发现对于肉瘤较为关键。对于体表外的“小疙瘩”要留一个心眼,另外一年一度的体检也是极为关键的。一般小于5cm的腹膜后肉瘤在腹部B超下就能被“俘获”,此时及时施治将显著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总之,当怀疑软组织肉瘤时,切莫“一切了之”,我们建议先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的检查,在经过影像学的检查后,通过粗针穿刺的方式获取部分肿块组织进行病理诊断,通过“金标准”来鉴别肿块的“良恶性”,区分不同的病理分型,进而“对症施治”,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颏部结缔组织癌#右侧颌面横纹肌肉瘤
阅读数 1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属于恶性肿瘤,需要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肿瘤转移常预后较好,反之多预后良简介肉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纤维、脂肪、血管、肌肉、滑膜等)的恶性肿瘤,肿瘤可发生在人体同部位,比如肩、颈、背、肩胛、臀部、前臂、小腿至膝盖内侧等处。肉瘤是少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多慢性发病。其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放射线、化学毒性、淋巴水肿等。比较统一的症状是身体触摸到痛性肿块,或者在检查时发现肿块。其他的症状因肿瘤生长的位置的各相同。肉瘤属于恶性肿瘤,需要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预后情况则要根据肿瘤的分期以及是否出现了转移扩散而定。分期早,扩散则预后较好;分期晚,伴有转移则预后多良[1][2]。症状表现:局部症状:局部疼痛和肿胀或伴有局部皮肤红、热,关节积液,肢体或关节活动疼痛和受限等。全身症状:可出现低热、疲乏、全身适及相关部位功能障碍。诊断依据: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任何肿大的肿块深达筋膜应该视为潜在的肉瘤)、影像学检查(如B超、螺旋CT等)可明确肿瘤位置,病理学检查(肿块组织穿刺活检)确定肿瘤性质,联合诊断疾病[1]。肉瘤有哪些类型?可有超过50种组织亚型(具有独特的分子分型、组织类型、临床特点、预后转归及治疗模式),导致其诊断及治疗颇具挑战性。分期多采用Enneking外科分期,分为高分化及低分化两大类[2]。临床比较常见的类型有:软组织肉瘤和骨肉瘤。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比较少见。占人类肿瘤的1%,其发病率为(1.28~2.30)/10万,各种分型的肿瘤发病率也一致[1]。是否可以治愈?本病治愈较困难,需要长期通过放化疗等手段控制肿瘤的扩散。是否遗传?可以遗传。肉瘤发病的一个最危险的因素就是遗传因素。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刘硕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