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大市属医院院长30日履新
3月30日,北京市6大市属公立医院新任院长集体亮相与媒体会面。这六位院长分别为:北京同仁医院院长伍冀湘、北京安贞医院院长魏永祥、北京世纪坛医院院长徐建立、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首都儿科研究所所长罗毅。据悉,受北京市医管局委托,六院长在医院管理上频出务实新举,着手以优化流程、优化服务、优化学科建设来共同促进医改进程。
图注:六院长亮相合影
(自左向右分别为:罗毅院长、刘清泉院长、魏永祥院长、伍冀湘院长、徐建立院长、倪鑫院长)
优化流程:以病人为中心,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履新伊始,院长们不约而同选择在医院到处“溜达”,和病人一起排队、挂号、看门诊、上厕所。反复站队的“烦”、看不上病的“难”、门诊大厅的“乱”、个别厕所的“味”,院长们感同身受。为了让病人省心安心舒心,院长们将“关爱”注入服务,着手优化医院内部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变“被动处理”为“主动引导”,导医陪医服务为病人省心。为解决部分病人进门不知怎么看病、不方便看病问题,安贞医院近期在北京市率先成立了集多项职能和便民服务为一体的“门诊服务中心”和“急诊服务中心”。两个中心设在安贞医院新门急诊综合大楼宽敞明亮的一层大厅,承担就诊咨询、就医导诊及健康宣传等9项工作,提供盖章、补打底方、复印病历,提供轮椅、饮用水、针线、花镜、纸笔等便民服务,帮助、指导患者及家属操作化验结果自助打印机。集中式服务的模式为病人节省了楼上楼下奔波的时间,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得到广泛赞誉。中医医院正建医辅中心,规范门诊服务,由资深医护人员面对面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预约挂号、医保政策、退费退药、诊断证明盖章、投诉接待、就医咨询、检诊宣教等;由专门人员负责住院患者陪诊、陪检等,让患者方便,让家属省心;尤其对残疾人、行走不变的患者给予贴心周到的服务,拓展服务范围和功能,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全年不间断的接待服务;同时以心身医学科为试点,成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门诊志愿者服务队。世纪坛医院则加强病友服务中心建设,完善门诊导医导诊、住院病人陪诊陪检、增加服务便民措施、大型医疗检查集中预约、开展患者随访和满意度调查等服务功能,打造医院服务品牌。
变“任其自然”为“有序安排”,改善就医秩序让病人安心。首都儿科研究所对门诊楼整体布局认真调研,规划门诊医疗用房,集约化管理,尽量增加诊室数量。根据不同级别出诊医生标准工作量,由门诊部统一调整、调配、安排相应出诊医生数量、级别和专业,尽量匹配每天不同时段门诊患者数量,增加夜间急诊医生,最大程度满足门诊患儿就医需求。精细化管理门诊出诊时间,根据就医需求数据调整出诊时间,适当增加出诊单元数量。优化医技检查科室布局,规范医院标识,科学管理医技检查科室开放时间,进一步压缩项目检查到结果报告的时间周期,为门诊医疗服务提供支撑条件。儿童医院改进输液秩序管理,针对输液患儿多,家长占位,输液患者没地方坐等情况,医院将座位标号,输液病人对号入座,同时增加六个引导员,把病人带到指定的座位上,使输液区的环境和秩序明显改善,也便于护士观察,保障了输液后医疗的安全。世纪坛医院则深入推进预约挂号服务,实施分时段诊疗,改善就医秩序。
变“单打独斗”为“协作整合”,合理简化流程为病人省时间。儿童医院针对病人看病各环节都要排队等,等的时候无事做,而检查项目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出结果,病人不排队也要等这些情况,协调各部门整合流程,为发烧三天以上,没有查过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的病人提前在试表处开出化验单,让病人在等待看病的时候完成检查,简化流程两个步骤,病人看病节省了36分钟。同仁医院开设日间检查,让准备择期手术的患者先住院1日完善各种术前检查,待各项检查结果出来后再安排入院手术。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的周转率,让更多患者住上院,做上手术。安贞医院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积极尝试,提出了“先诊疗,后结算,预约优先”的全新门诊服务模式:电话(网络预约)→分诊台实名确认、分诊→诊室候诊→就诊→诊疗结束→收费处缴费(挂号费、检查费和药费等)。经测算,这种模式省去了病人三次排队和交费的环节,改善了传统就医的排队多、等候长、就医难的状况。
变“脏乱环境”为“干净整洁”,清新就医环境让病人舒心。儿童医院从改善患者身心环境出发,彻底洗刷厕所、粉刷墙壁、清除旧物、维修破损物,使院容院貌得到很大改观,也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就医环境。首都儿科研究所改造门诊楼公共卫生间,3月27日已经开始第一期施工。重点整治楼梯、通道、地面、候诊区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强化行政后勤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了日常清洁检查监督管理。
优化服务:以医护人员为主力,提升医院工作效能
公立医院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成效与否,医护人员是主体。如何通过有效管理,增强医护人员工作能力、动力、活力,提高工作效率、效能、效果,院长们开动脑筋想实招。
变“大家一样”为“优劳多得”,绩效管理让医护人员有标杆有奔头。市医管局用绩效指标考核院长,院长们也把这一有效举措应用到医院管理中。同仁医院与各科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绩效考核层级管理,并与薪酬分配挂钩。采取“限高、稳中、补低”策略,以科学化、合理化的薪酬分配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安贞医院以绩效考核为抓手,把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就诊负担等目标纳入到科室和个人目标管理责任制,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中医医院进一步完善医院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追求公平,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医护人员有奔头。同时,改善职工工作环境,让职工舒心地工作、有尊严地工作。
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促医患和谐。世纪坛医院通过建设抗菌药物应用实时监控和评价系统、医疗质量监控系统、医师定期考核评价系统,打造医疗质量控制平台,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医患关系,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沟通技巧;通过引入志愿者队伍,促进医患沟通;通过推行术前告知,律师见证,保证患者知情权。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增进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有效促进医患和谐。安贞医院根据调研情况,为知名专家配备诊疗团队,安排1-4名助手,负责帮助专家记录病历,打印处方和化验单,做好常规性的辅助诊查,使专家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在有限的时间内与患者进行更充分的交流,缓解病人看专家难问题。以我国著名小儿心脏科主任刘迎龙教授为例,诊疗团队半日门诊量可达40人次,疑难病例诊治及时,病历质量优秀,患者满意度高。
变“走进来”为“走出去”,支持医护人员出诊到社区到边陲。中医医院将医院所在区域特点和中医行医特点紧密结合,加大中医专家进社区的力度,选择合适的社区中心,在医疗联合体之内,尝试医师多点执业模式,让更多病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专家在社区医疗机构参与会诊、查房、带徒、临床指导等,有利于下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社区与医院的双向转诊。同时, 医生进社区,有利于中医全科医生的培养。目前,中医医院已在建行、外企、人教、保险公司等开设6家社区门诊或功能社区医务室。安贞医院和儿童医院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把服务公益、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共同承担市委市政府关于救治100名西藏先心病儿童的任务,两家医院的专家组成救治专家组前往西藏集中复核筛查,复杂、疑难患儿分批来京治疗,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医护人员对西藏先心病患儿的亲切关怀。
优化学科建设:以高端人才为引擎,提升医院发展空间
名医是医院的名片之一,高端专家的多少、科研力量的强弱不仅代表医院的水平,也决定着医院的未来发展。突出特色,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关爱高端人才,建设重点学科,创一流水平,成了院长们心照不宣的目标。
变“被动传承”为“主动抢救”,给老中医配徒弟促中医发展。北京中医医院拥有国家级、市级名老中医31人,大多数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刻不容缓。在为国家级、市级名老中医配徒,以及团队带团队等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加大为老专家配徒的范围和力度,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不同层级的徒弟,既增加老专家的门诊服务量,解放专家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缓解患者找专家看病难,也通过传统临床带徒的方式培养中青年名医,形成老、中、青的人才梯队,让名老中医经验世代传承,惠及千万百姓。通过配徒,体现对老专家的尊重、对老人的尊重、对知识尊重、对人才的尊重。
变“一视同仁”为“重点扶植”,让高端医疗人才专心攻坚带团队。同仁医院坚持学院型医院发展道路,以医教研并重发展为原则,学科教育结合临床发展,兼顾全院各个科室科研工作的平衡协调,重点支持能有效提高医院学术水平、对学科发展有推动作用、对临床意义重大的科研课题。近期还将为高端专家成立工作室,为突破医疗难题创造条件。
变“自己提升”为“延伸带动”,广泛拓展优势学科社会效益。首都儿科研究所启动所内重点学科建设工作,进行第三批高层次人才队伍遴选工作,建立所内导师制度。同时重视服务基层,会诊、讲学,加大对基层医生培训力度,力争把首儿所建设成为社区儿科医师进修培训基地。另外积极组织参加“国家转化医学创新平台”建设,确立研究所专业技术优势在国家儿童医疗、科研中的地位,建立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研究中心,推进“北京市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中心”的发展,牵头完善和推广中国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等。
变“应付眼前”为“兼谋长远”,提升医院品牌规划刻不容缓。院长们在解决眼前问题的同时,都在组织制定本医院的“十二五”或“中长期”规划。目前中医医院已经确立了中长期目标,即: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开拓进取,把医院建设成为行业首善、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大型综合中医医院,力争做到让病人满意,让职工满意,让医院满意,让政府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