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孕期贫血易致早产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未孕妇女血红蛋白<120g/L为贫血,孕妇血红蛋白<110克/L为贫血,在我国,有近三分之一的孕妇会出现缺铁性贫血,而贫血孕妇在生产时发生产后大出血机率大大增加,这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贫血孕妇易发生早产及婴儿低体重。母亲贫血,其胎儿肝脏贮存的铁量少,婴儿出生易发生贫血。

  孕妇摔倒在路边,原是贫血致晕

  某日上午,26岁的孕妇罗小姐出门买东西,突然晕倒在路边,路人看到急忙送到武警番禺医院急诊科就诊。经检查,医生发现罗小姐血红蛋白60g/L,属严重贫血,再加上睡眠不足,精神疲乏,才导致此次晕倒。幸好及时治疗才避免意外。

孕期贫血易致早产和产后大出血 可适量多吃鸡肝鸭血

  经询问病史,罗小姐来自湖北,在番禺开了一家服装店,平时忙于生意,午饭都是吃快餐解决的,只有晚上有空才会"加菜"补充点营养。最近天气转凉,店里的棉衣畅销了许多,为了赚更多的奶粉钱,有了4个月身孕的她白天卖衣服,晚上还忙着进货,连饭都顾不上吃。"别说补这补那的,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罗小姐无奈地说道。

  孕期贫血易早产 分娩时易致胎儿 窒息

  贫血的症状有哪些,孕妇贫血有什么危害,带着这些困惑,39健康网特意采访武警番禺医院妇产科王彩霞主任。王主任指出,孕妇因妊娠期母体内血容量的增加和胎儿的发育需要,整个孕期大概需要1000毫克铁(比非妊娠女性增加15%~20%),如果不注意补铁,通常从20~24周开始,有些孕妇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严重贫血会引起循环系统方面的转变,容易引起孕妇心脏衰竭。孕妇的血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就会导致胎儿宫内缺氧,进而造成胎死宫内、早产、分娩低体重儿等。具体危害如下:

  1、贫血的孕妇,妊娠中毒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

  2、贫血的产妇在分娩时,胎儿不能耐受子宫阵阵收缩造成的缺氧状态,容易在宫内发生窒息;

  3、严重贫血的孕妇,未成熟儿及早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

  4、容易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如宫内生长迟缓等,由于胎儿先天铁储备不足,出生后很快就发生营养性贫血。贫血还会影响胎儿脑细胞的发育,使孩子后来的学习能力低下;

  5、奶水分泌大多比正常产妇少,会因奶量不足对小婴儿的哺喂产生很大困难;

  6、孕妇常因贫血而发生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多等并发症;

  7、在产褥期抵抗力比正常产妇低,容易并发会阴、腹部刀口感染或不愈合。

  准时产检多吃含铁丰富食物 准确预防孕期贫血

  王彩霞主任指出,有些孕妇忽视孕期产检,一般都等到突然晕倒或者身体已经明显虚弱、疲惫不堪以后才来检查,等验了血常规后,才惊讶地发现自己贫血了。孕妇贫血可能比平时更苍白,特别表现在手指甲、下眼睑和口唇。有时还可能出现心跳加速、心悸、呼吸短促或很难集中注意力等现象。因为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会随着孕周的增多而逐渐加重,所以整个孕期的产检都要经常验血,检查是否出现贫血及贫血有无改善。王主任认为,预防孕期贫血,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按时产检

  至少要在妊娠的中期和后期检查2次血常规,多次反复化验血能够及早发现贫血,采取相应措施纠正贫血。

  2、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鸡肝、猪肝等动物肝脏富含矿物质,含铁丰富,一周可吃两次。鸭血、蛋黄、瘦肉、豆类、菠菜、苋菜、番茄、红枣等食物含铁量都较高。

  3、做菜多用铁炊具烹调

  做菜时尽量使用铁锅、铁铲,这些炊具在烹制食物时会产生一些小碎铁屑溶解于食物中,形成可溶性铁盐,可以让肠道吸收铁。

  4、多吃富 叶酸 食物

  从孕前3个月开始服用叶酸增补剂,直到怀孕后3个月为止。饮食上注意进食富叶酸食物,如肝脏、肾脏、绿叶蔬菜及鱼、蛋、谷、豆制品、坚果等。

  5、妊娠中后期多吃高蛋白食物

  妊娠中后期胎儿发育增快,只要孕妇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1千克,就要多吃高蛋白食物,比如牛奶、鱼类、蛋类、瘦肉、豆类等。

  6、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剂

  对某些孕妇来说,孕期单单从饮食中摄取铁质,有时还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对于有明显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摄入胃肠容易接受和吸收的铁剂。

  最后,王彩霞主任强调,补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议广大妇女最好在孕前准备的前半年时间里就开始有意识地补铁。孕期补血应在主治医师的详细指导下进行,不宜突然大量地补血,因为补铁量特别大时,可能会导致胃肠不舒服,还容易引起便秘。如果补铁带来的这些副作用一直困扰着你,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

  受访专家:武警番禺医院妇产科王彩霞主任

    

#贫血#先兆早产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法运输足够的氧常见的全身症状为乏力、头痛、眩晕、皮肤苍白目前治疗强调“对症”和“对因”简介贫血是一种因血红蛋白破坏过多或者血红蛋白生成足,而导致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而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产生的综合征,最常见的全身症状为乏力。贫血的治疗应该强调“对症”及“对因”,但其预后取决于能否根治原发疾病。随着贫血程度的进展,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包含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眩晕、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集中等)、皮肤黏膜(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循环系统(表现为心率加快、心悸等)、消化系统(表现为腹胀、食欲下降、大便规律和形状改变等)、泌尿系统(表现为少尿、急性肾衰竭)等,循环系统受损严重可出现贫血性心脏病,出现严重心功能全,危及生命安全。症状表现:贫血的典型症状是乏力、头痛、眩晕、萎靡、晕厥、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集中。诊断依据: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量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妊娠妇女低于100g/L,即可诊断为贫血。贫血有哪些类型?基于同的临床特点,贫血可分为同的分类。1.按照红细胞形态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按照血红蛋白(Hb)浓度可分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90克/升)、中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为60~90克/升)、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为30~59克/升)、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为<30克/升)。3.按照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可分为:增生良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性贫血:指除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外的贫血。4.按照发病机制或(和)病因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数据显示,全球贫血的患病率约为24.8%,我国孕妇缺乏性贫血的患病率约为19.1%[1]。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贫血属于临床综合征,大多数因营养良导致的贫血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可以恢复正常,预后良好。是否遗传?会。少部分先天性红细胞异常所致贫血、血友病及地中海贫血可以遗传。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郑永江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