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截肢也能治糖尿病足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黄东

  “横移”小腿一块小骨头治好糖尿病足成功保肢

  在如今糖尿病群体大增的背景下,糖尿病足,公众应该都不会陌生。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 1.14 亿,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1/3,而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12%~25%,每年非外伤性截肢患者中有50%以上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因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何谓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理性骨折

  说起这个糖尿病足,不仅在众多“糖友”心中,恐怕在很多医生面前都是头疼、棘手的问题,因病情反复、不断进展,在以往治疗中发展到最后就是无奈的“保命截肢”。但近日,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将为广大糖尿病足患者带来福音。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黄东教授领衔、祝李霖主治医师等为主的医疗团队利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巧治重度糖尿病足患者,为重度糖尿病足的治疗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脚上小小一个破溃,差点丢了性命

  3月初春,52岁的老谭(化名)冒着广州的雨水专程从罗定来到海珠区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创伤骨科复查。再次来到这里,老谭的心情确实格外的高兴。远远的看见创伤骨科黄东主任就大声喊着“谢谢、谢谢”。眼前的这一幕,老谭在几个月前是完全不敢想的。

  几个月前的老谭与眼前的情况却迥然不同,那时候的老谭病倒躺在床上已经几个月,一度出现休克,心脏功能衰竭、重度贫血高血压病3级、肺水肿糖尿病肾病低蛋白血症败血症,甚至面临截肢,差点丢掉了性命。造成这一切的,原来最初只是右脚上的一个“小口”,以至于老谭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后怕,“一个简单的糖尿病足怎么会差点要了命”。

  原来,老谭是有10年糖尿病史的老糖友,平时血糖一直控制的不怎么好,没想一个不小心就让糖尿病足祸害成了这个样子,一直说着“再也不敢不关注自己平时的血糖了”。

  去年8月,因为看到右脚有一些脱皮,老谭看的烦就去撕掉了这些皮屑,没想到正也是这一撕,却撕出了让他终身难忘的几个月。撕后没多久,老谭就发现了右脚出血并感染了。起初老谭也没当回事,但因为血糖控制的一直不好,老谭的右脚很快肿了起来,伤口也越来越大,不断的有黄色渗液渗出,并且伴有恶臭,还出现了发烧情况。

  直到出现情况,老谭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去了当地医院治疗,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肾病”,虽然有了正规治疗,但老谭的糖尿病足却始终不见好,破溃处还是越来越大。老谭无奈只好转到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科治疗。

  但此时右足外侧已经长到8cm*4cm大小的皮肤破溃,而且非常深,加上老谭下肢血管功能并不好,此时病情已经发展两个月的老谭,开始出现心脏功能衰竭、重度贫血、高血压病3级、肺水肿、糖尿病肾病、低蛋白血症,此时传统的糖尿病足内科治疗已经无法取得好的疗效,如果再发展下去,老谭只能面临截肢。

  危在旦夕的老谭很快被转到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在接受了严格的评估后,原本已经面临截肢的老谭,竟然在“神奇”的新技术下,成功保肢。这才出现了3月初的一幕。

  “横移”一块小骨头,重建糖尿病足微循环

  这项“神奇”的技术其实叫做“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手术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与黄东主任一同为老谭手术的创伤骨科祝李霖主治医师介绍,在病人的小腿骨上切一块小骨片,用支架固定,然后调节上面的螺纹杆,以每天1毫米地速度把骨片横向向外提拉,3周后再慢慢移回原位。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给骨骼一个合适的牵伸应力,能够调动人自身组织自然修复潜能,组织新陈代谢变得活跃,从而使骨骼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和神经同步生长,从而实现受损组织微循环的自然重建。

  为什么脚上出事,要在小腿上手术呢?黄东主任解释,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足部神经病变使得下肢保护功能减退,足部在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导致的动脉灌注不足及微循环障碍后就容易发生溃疡和坏疽,经久不愈。护理不好除了烂脚,还可能引发骨髓炎,有的会严重地感染并引起败血症。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可能在感染当中还会触发心脏以及脑的问题,出现中毒症状等等。因此“这种微循环障碍可以说是糖尿病患者患上糖尿病足的根本原因”,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恰好能有效改善这一问题。

  “面对严重至可能截肢的糖尿病足,过去并没有非常特效的治疗方法”,祝李霖主治医生介绍,主要包括清创、换药、局部病灶切除,严重者甚至截肢。

  一般意义上糖尿病足出现溃破还是要先在内科保守治疗,但要综合考虑下肢血管、创面大小、感染程度,“如果血管功能好的话,内科保守治疗可以得到改善,但如果血管功能不好,即使糖尿病得到了控制,但是因为糖尿病破坏的足部微循环并没有得到改善,局部组织并不能得到营养,溃破处就还是无法愈合”,祝李霖医生说。

  正是考虑到治疗糖尿病足关键在微循环的问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医疗团队创新的采用了“胫骨横向搬移”式手术。“骨骼的生长可以促进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和神经同步生长,从而实现受损组织微循环的自然重建,循环的重建进一步促进神经的再生,从而使得糖尿病足得到治愈”黄东主任介绍,“这个方法很好的解决了微循环重建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糖尿病引起的组织缺血坏死,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黄东主任强调这就是这项技术的关键。

  温馨提示: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控制好血糖这一首要任务,生活中的这些细节也非常重要。每天用温度适宜的水洗脚,但是不要用脚试水温,可请家人代劳或者用温度计;洗脚时仔细检查足部,发现皮肤伤口及时消毒处理;皮肤干裂可以涂尿素软膏;鞋子、袜子要合脚舒服,每天检查鞋内异物、袜子内部粗糙线头,防止足部损伤,更不要赤脚走路;不要用电热毯、暖手宝等取暖,以免因感觉迟钝而烫伤,最好用空调;戒烟。(通讯员:薛冰妮 高龙 邓奕茂 朱璐诗)


#糖尿病#糖尿病足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常引发肾脏、视网膜、神经病变及酮症酸中毒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终身服药简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诊断依据:依据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以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确诊。糖尿病有哪些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除以上三种类型外,其他糖尿病的总称)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成年人患病率为11.2%。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要终身服药;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维持患者血糖保证患者生活质量。血糖情况控制好,可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邹大进主任医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