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怎样正确服药么?
疾病治疗怎样才能获得最佳疗效,简单的回答就是正确服用药物。然而一份调查资料却显示,有45%的患者存在着服药方式不正确的情况,影响了疗效。在采访中,药剂科有关人士向记者指出,正确服用药物除要选择正确的药物、剂量之外,患者在服药时,尤其应该注意服药时的饮水量和服药姿势。
服药时应多饮水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服药时仅用一口水送服。这样的服药方式其实是不正确的。大量的实验资料表明,服药时增加饮水量能提高溶解度低和用量较大药物的血药峰浓度,加快达峰时间,从而提高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饮水量大可增加胃的排空速度,使药物更快到达肠部,提高吸收速率(多数药物在小肠被吸收),饮水量大对溶解度低而剂量大的药物也能增加溶出量,使吸收量增加,从而提高血药浓度。
所以,服药时应用足量的水(200-300毫升)送服,任何药物千万不能不用水干吞,以免药物(尤其是胶囊剂)黏附于食管壁,对食管造成损伤。
服药姿势有讲究
有些药物因服药姿势不当会引起食管损伤。还有些药物服药姿势不当可影响疗效,如某些治疗胃溃疡的药,其药理作用是药物与胃黏液中的黏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而促进溃疡愈合。
所以,服抗溃疡药后应该静卧片刻,并根据不同的溃疡部位,采用不用的卧位,溃疡在胃底后壁,宜仰卧,溃疡在胃体后侧壁,宜左侧卧位。这样既可减慢药物排空时间,延长药效,又可减少胃酸和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减轻对胃黏膜的侵腐作用,从而提高疗效
更多药品最新资讯,请关注39药品频道——中国第一药品门户
#胃溃疡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胃黏膜肌层或更深层次的炎性缺损幽门螺杆菌及非甾体抗炎药是重要致病因素典型症状是上腹痛,但以餐后痛多见简介胃溃疡属于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类型,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NSAID,如阿司匹林)、胃酸分泌异常等。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多有餐后上腹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症状。胃溃疡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对出血、急性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及时进行内镜治疗及外科手术。目前胃溃疡可治愈及根治,但要注意大出血、急性穿孔、癌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症状表现:胃溃疡的典型症状是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1~2小时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出现)和上腹适,尤其以饭后1小时内疼痛最典型,至下次进食后再出现。诊断依据:依据出现餐后1小时出现中上腹疼痛,胃镜检查发现溃疡病灶可确诊胃溃疡。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在全球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本病[1]。是否可以治愈?目前胃溃疡可治愈及根治。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使大部分溃疡面愈合,但要注意大出血、急性穿孔、癌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否遗传?会。部分胃溃疡有明显的家族史,存在遗传易感性。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