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穿刺部位以及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
作者:赵曙光
胸腔积液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而导致胸腔积液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想要治疗这种疾病就需要做胸腔积液穿刺,胸腔积液穿刺一是为了诊断看是什么疾病导致的,二是为了治疗胸腔积液,抽取之后使积液减少。那么胸腔积液穿刺部位在哪里呢?操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胸腔积液穿刺部位
穿刺部位
胸腔积液穿刺抽液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胸腔积液的方法,但是想要做胸腔积液穿刺就需要找准穿刺部位。首先要对胸部进行叩诊,找到实音比较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一般都是通过B超或者是X线来进行定位,找到穿刺点之后一般是用甲紫在皮肤上做好标记最常选择的穿刺部位是肩胛骨下角线第7到第9 肋骨之间、腋后线第7和第8 肋骨之间,再就是腋中线第6 和第7 肋骨之间、腋前线第5 和第6 肋骨之间。
操作事项
做胸腔积液穿刺手术应该要注意操作要领,进针的时候一定要在肋骨的上缘部分,千万不要在肋骨的下缘部分,不然的话很有可能会伤及在肋骨下缘部位的血管和神经。操作之前要认真的做好消毒工作,操作的时候必须要是要保证无菌的。病人自己应该学会放松,避免出现紧张、焦虑的状态,如果病人在抽液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常症状,要立即停止。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胸腔积液穿刺部位主要是什么地方了。胸腔积液穿刺必须要按照正规的流程操作才可以,所以建议大家在做这种诊断和治疗的时候要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这样才可以保证穿刺的安全性以及疾病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
#胸腔积液
阅读数 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肺和胸壁的腔隙内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异常聚积对症治疗后,多数患者能够很快缓解症状由其他疾病引发,预后取决于引发胸水的病症简介胸腔积液,又称胸水,是发生在胸膜腔内的液体异常聚积。正常情况下,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间有少量液体,在肺呼吸运动中持续滤出和吸收,起到润滑的作用。胸腔积液即胸腔内液体产生变快或吸收变慢,导致胸腔内液体发生聚积,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部分伴有胸痛、咳嗽、胸闷等。该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通常是一些疾病进展过程中的并发症,如肺、胸膜、肺外疾病等,治疗后多数可很快缓解症状,但预后取决于这些疾病的治疗情况[1]。症状表现:胸腔积液的典型症状是呼吸困难,可伴有胸痛、胸闷、咳嗽等。诊断依据:首先根据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X线、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确定有胸腔积液;通过胸腔穿刺检查可确诊胸腔积液性质,再根据患者的伴随症状和检查结果寻找胸腔积液病因。胸腔积液有哪些类型?根据发病机制可将胸腔积液分为两种:漏出性胸腔积液渗出性胸腔积液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病症[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治愈与原发疾病有关,如果引发胸腔积液的病因可以治愈,则胸腔积液在系统规范治疗后都可以治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