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角 为双眼再添上一笔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国古人很早以前便有“眼为一身之日月,五内之精华”的说法。若拥有一双瞳仁剪秋水的美目,自然能吸引他人的目光。双眼皮手术才如此受到爱美女性的欢迎。你知道吗?双眼皮整形手术与开内眼角一起做效果更好,双眼皮主要是加大上下眼皮的距离,而内眦赘皮手术可以使眼睛变大。然而,大家对开内眼角手术了解的却不多。

  中国人中有80%有内眦赘皮现象。内眦赘皮又称“蒙古皱皮”。它通常表现是在内眼角有一额外的、连接上下眼睑的皮肤皱褶。由于它遮盖部分视野,减少了眼裂的长度,使眼睛显得短小,失去了美感。

  双眼皮手术与开内眼角一起做效果更好。双眼皮主要是加大上下眼皮的距离,而内眦赘皮手术可以使眼睛变大,两者同时手术,将令眼睛更添魅力。

  选方案为双眼量体裁衣

  漂亮的眼睛不应只是一道简单的弧线。想要顾盼生辉、灵动有神的明眸,就要根据求美者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求美者自身的美眼方案。一般在做双眼皮的同时进行开眼角手术,轻者可直接剪开赘皮后缝合皮肤切口,较重者则采取“z”字改形术。在治疗复杂型内眦赘皮时,还要视局部畸形的严重情况而定。

  开眼角手术切口很小,几乎看不出瘢痕,手术约十多分钟即可完成。内眼角手术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通过矫正内眦赘皮可以使眼睛长度增加1-3毫米,能够有效增加人眼的长度,增添眼睛的神采。

  内眦赘皮的分类

  开内眼角手术的术式有十余种之多,不同的内眦赘皮需选择不同的术式。

  1、轻度内眦赘皮:

  赘皮窄,宽度为1.0—1.5mm,皱襞遮盖泪阜不足1/2。

  2、中度内眦赘皮:

  赘皮宽度为1.5~2.5mm,皱襞遮盖泪阜1/2~2/3。

  3、重度内眦赘皮:

  赘皮宽度超过2.5mm,泪阜大部分或完全被遮盖。

  4、上睑型内眦赘皮:

  赘皮起自上睑睑板区以上,向下延伸经内眦部至下睑与鼻翼部皱襞相融合。

  5、睑板型内眦赘皮:

  赘皮起自上睑睑板区上睑皱襞,向下延伸至内角逐渐消失。

  6、倒向型内眦赘皮:

  赘皮起自下睑,经过内眦向上延伸至上睑。该型对上睑的累及相对较少。国人多见上睑型,其次为睑板型,下睑型少见。

#手术#软纤维瘤
阅读数 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表现为皮肤小丘疹、丝状或有蒂皮赘可治愈,一般需治疗,必要时行局部治疗简介皮赘亦可称为软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结缔组织肿瘤,属于体表赘生物,多发于中老年人。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血脂、血糖升高等代谢异常有关,也可由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患者常疼痛等自觉症状,仅在腋下、颈部、腹股沟等区域出现小丘疹、丝状或有蒂皮赘。皮赘质地柔软而弹性、呈肤色或褐色、表面光滑、数量定、直径一般为2厘米以内。本病进展缓慢,几乎发生恶变,也会影响人体健康,故一般需特殊处理。若皮赘影响美观、体积过大、部位特殊,则可进行局部治疗,如激光照射、药物涂抹、手术切除等。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可痊愈,复发的可能性较小[1][2]。症状表现患者常疼痛等自觉症状,仅在腋下、颈部、腹股沟等区域出现小丘疹、丝状或有蒂皮赘,在背部、腹部、乳房下部、眼睑等部位少见。皮赘质地柔软而弹性、呈肤色或褐色、表面光滑、数量定但单一部位数目超过3个、直径一般为2厘米以内。诊断依据医生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小丘疹、丝状或有蒂皮赘),结合体格检查(观察皮赘的颜色、大小、形状、个数、分布范围,了解皮赘的质地、活动度、有压痛、局部皮温是否升高等)、B超(本病常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多为均匀弱回声且明显血流信号)、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病常表现为表面有完整的结缔组织构成包膜,切面呈淡红色,以成熟的纤维细胞为主,还会夹杂少量的胶原纤维)等方式可确诊此病。皮赘有哪些类型?根据皮赘的外观,可分为:小丘疹型皮赘丝状型皮赘有蒂型皮赘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本病发生率约23.5%,多发于中老年人,尤其以更年期后妇女多见[1][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可进行局部治疗,如激光照射、药物涂抹、手术切除等。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可痊愈,复发的可能性较小。是否遗传?本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存在家族聚集性,但是具体的发病机制明[4]。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王晓彦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