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食蟹 有七不宜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螃蟹味美好吃,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有些人食用螃蟹后,会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什么?记者日前询问了一些中医专家。他们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注意食品卫生或忽视了传统饮食禁忌,因此吃蟹不要忽视下列“七不宜”。

  不宜食用生蟹:螃蟹一般以水生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往往带有肺吸虫的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如不经高温消毒,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造成肺损伤;副溶血性弧菌如果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表现为肠道炎症、水肿、充血等。因此,食用螃蟹要蒸熟煮透,一般开锅后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

  不宜食久存熟蟹:存放的熟螃蟹极易被细菌侵入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蒸煮现吃,不要存放。万一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最好是放在冰箱中,吃时必须回锅蒸透。

  不宜无选择“通吃”:吃螃蟹时应注意“四清除”。一要清除蟹胃。蟹胃俗称“蟹尿包”,在其背壳前缘的中央,是似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内有污泥;二要清除蟹肠,是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三要清除俗称“六角板”的蟹心;四要清除俗称“蟹眉毛”的蟹腮,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这些部位的“蟹肉”既脏又无食用价值,还易引起食物中毒

  不宜进食太多:蟹肉性寒,不宜多食,脾胃虚寒者尤应注意,以免腹痛、腹泻。因食蟹而引起的腹痛、腹泻,可用性温的中药紫苏15克配生姜5~6片加水煎服。

  不宜在饮茶时吃:吃蟹时及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也会使螃蟹的某些成分凝固,均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

  不宜与柿子同食:螃蟹切忌与柿子“混吃”。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蟹肉中的蛋白凝固,长时间地停留在肠道内,并会发酵腐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

  不宜病中食用:螃蟹性寒,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较高胆固醇,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应禁食或少食。一是患有伤风、发热、胃痛、腹泻者;二是患有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者以及肝炎活动期的病人;三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者应少吃或不吃蟹黄,因为其中胆固醇含量高;四是体质过敏者,吃螃蟹后,容易发生恶心、呕吐或起风疹块;五是脾胃虚寒食螃蟹后容易引起腹痛、腹泻者。

#中医#神经型食物中毒
阅读数 1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昏、谵妄等特效疗法,对症处理后预后好重点是预防中毒发生,正确食用马铃薯简介发芽马铃薯中毒主要由马铃薯中所含的龙葵素引起,一般成熟的马铃薯中龙葵素含量极少,但在发芽、皮肉青紫、成熟的马铃薯中,龙葵素含量高,食用后容易引起中毒。该病为急性病,主要表现为喉咙痒感、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昏、谵妄(表现为意识障碍如幻觉、言语混乱等)等,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引起呼吸麻痹而死亡,治疗上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处理,预后与龙葵素摄入量有关。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头痛、头昏等症状。诊断依据:依据有进食发芽或未成熟马铃薯史;出现喉咙痒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或头痛、头昏、嗜睡、全身麻木等症状;在中毒者呕吐物或胃肠内容物中检测出龙葵素,即可确诊。发芽马铃薯中毒有哪些类型?按照中毒轻重分为以下两种类型:轻度中毒严重中毒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本病多以小范围集体流行中毒事件出现,好发于食堂,暂相关发病率调查。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如果摄入龙葵素含量未达到致死剂量,可以通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稳定呼吸和循环状态等对症治疗治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否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张庆芳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