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打呼噜者要当心10个危险因子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姚学华

  睡觉打呼噜司空见惯,许多人都不以为然,甚至有人认为“打鼾是睡得香的表现”。其实,打鼾如果发展成为鼾症,就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打鼾与鼾症的最大区别,在于鼾声大小和有无造成缺氧。每周有3晚以上出现习惯性打鼾,鼾声大或影响别人睡眠休息,甚至造成缺氧,就称为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除了夜间打鼾,有的患者会出现憋醒、夜尿增多,醒后口干口苦等表现,白天还会晨起头疼、困倦、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下降甚至嗜睡,打鼾的人群要特别警惕以下十个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危险因子。

  1.超重与肥胖:超过理想体重的120%以上者,较有危险性; BMI≥28kg/m2为肥胖;

  2.性别:男性得病的机会约为女性的2~9倍;

  3.颈围:男大于43cm,女性大于38cm者;

  4.颌面骨性解剖结构异常:下颌短小,舌骨下移等;

  5.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等;

  6.腺样体肥大,软腭增厚,扁桃体肥大,舌体肥大等。

  7.家族遗传病,特殊基因疾病:例如Treacher Collins, Down syndrome, Apertssyndrome;

  8.內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

  9.酒精、镇定剂及安眠药等;

  10.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

#打鼾#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鼻息肉病
阅读数 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以张口呼吸、持续鼻塞、流涕为主要特征易并发分泌性或化脓性中耳炎、鼻炎、鼻窦炎等症状明显者建议行手术切除,预后较好简介腺样体,又称为增殖体、咽扁桃体,位于鼻咽的顶后壁,是由多种免疫细胞组成的淋巴组织结构,属于人体免疫器官之一。腺样体因为反复的感染和炎症刺激而引起的病理性增生称为腺样体肥大,患者可因肥大的腺样体阻塞后鼻孔和压迫咽鼓管,以及分泌物向下流刺激咽、喉和气管,进而出现耳、鼻、咽、喉以及下呼吸道的多种临床症状。该病多见于3~5岁儿童,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症状表现:腺样体肥大可引起耳、鼻、咽、喉以及下呼吸道等多处的症状,包括耳闷、耳鸣、听力下降、鼻塞、流涕、说话带鼻音、张口呼吸、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憋气、咽部异物感、吞咽障碍、呛咳、声音嘶哑、发声障碍、阵发性咳嗽、咳痰等。诊断依据:一般根据患者症状表现,结合体格检查(腺样体面容、咽部充血及分泌物等)和相关辅助检查(如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纤维式电子鼻咽镜检查、鼻咽X线侧位拍片、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提示腺样体增大、阻塞相关通道等)确诊。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腺样体肥大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国外一项有代表性的随机调查研究显示: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可达34.46%[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腺样体肥大的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可以达到治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袁先道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