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治疗三大提示!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中医古籍对消渴病有较多记述,其病名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在病因方面,《皇帝内经》认为五脏不足、情志失调、过食肥甘是消渴病的病因,强调了体质因素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在临床上,消渴丸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经过近28年的临床验证,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以及患者的青睐。为了更有效、安全合理地使用消渴丸,现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以下心得:

  提示一:对证治疗疗效佳

  “对证”:消渴病在中医范畴内有多种分型,大部分患者都属“气阴两虚”型,体内阴虚有热,燥热伤津,所以这类患者常有津液不足的表现,如烦渴多饮、口干舌燥。消渴丸的中药成分黄芪、山药、五味子益气、健脾、养心;地黄、天花粉、葛根益阴、生津、护肾;玉米须有很好的降糖效果。所以有口渴喜饮、易饥多食、倦怠乏力、烦热盗汗等“气阴两虚”症状的患者,服用消渴丸后不但血糖得到控制,症状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这是单纯使用西药所无法比拟的。

  从西药的角度讲,消渴丸最适合非肥胖、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的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孕妇、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严重外伤和重大手术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提示二:规范用药多观察

  首先,消渴丸应在餐前15~30分钟口服,以便使药物发挥最佳的降糖效果;服药期间不可饮酒,以免引起低血糖。

  其次,规范使用消渴丸。由于消渴丸中的格列本脲降糖效果较强,常规的服用方法是:初次服用者当从小剂量开始,口服,一日2~3次,每次5丸,逐步递增至一日2次,每次10丸。但有医生提供经验:当血糖不太高时,每日早餐前服一次即可;当病情需要服用中等剂量( 15~20丸/日)时,早餐前约服2/3剂量,午餐前约服1/3剂量,晚上尽量不服,以免发生夜间低血糖反应。如一餐漏服,不可在之后随意增加剂量,用药后要注意及时进餐。

  提示三:联合用药莫重复

  消渴丸是中西药复方制剂,其西药成分格列本脲,属于第二代磺脲类药,具有较强的降糖效果。根据药物联合应用的基本原理,同类作用机制的药不宜联用,因此消渴丸不宜同其他磺脲类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但是医生可以根据病情,联合使用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比如二甲双胍、拜唐苹、文迪雅等等。

  总而言之,消渴丸组方精妙,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是治疗2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药物之一。

#中医#糖尿病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常引发肾脏、视网膜、神经病变及酮症酸中毒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终身服药简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诊断依据:依据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以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确诊。糖尿病有哪些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除以上三种类型外,其他糖尿病的总称)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成年人患病率为11.2%。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要终身服药;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维持患者血糖保证患者生活质量。血糖情况控制好,可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邹大进主任医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