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让年轻人更易心梗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吕志超

  心肌梗死,可能大家以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其实也会“光顾”年轻人!青少年心肌梗死发病的比例近年来增长快速,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心肌梗死发病人群逐渐朝年轻化的趋势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年轻人的心脏比老年人更加“脆弱”吗?

  其实,心肌梗死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是有迹可循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时下很多青少年喜欢上网玩游戏,但由于无节制很容易成心理情绪过于激动,精力过分集中于游戏情节,也会造成精神过于紧张。此时不仅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猛增,加重心肌缺血,而且还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收缩致心肌缺血而坏死。

三大因素让年轻人更易心梗

  一些年轻人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或者剧烈运动等,均可引起当时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脏负担过重,造成原有心肌供血不足加重,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最容易被忽视的反而是那种肥胖型的青少年,体内血脂相对较高,血液黏稠度也相对偏高,心肌已有缺血。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如果一旦运动过量,会使得血压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也随之增高,这样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局部血流缓慢,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吸烟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因,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且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吸烟量的多少也有密切关系。烟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加重心肌缺血,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均可引起冠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奉劝各位年轻人尽快远离烟草。

  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死亡率更高

  年轻人如果心肌梗死病发,极易造成心肌组织急性缺血性坏死,并发心肌组织电生理紊乱,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症。相比老年患者的病情,要更急更危险,这是为什么呢?

  1、多为首次发病:与老年人或长期心肌缺血患者不同,绝大多数中青年心肌梗死为首次发病。

  2、缺乏“缺血预处理”:发病前,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血管的基础病变通常较为轻微,没有显著斑块和固定狭窄,因此心脏未能建立血管侧支循环及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所谓“缺血预处理”即反复多次的短暂心肌缺血对其后较长时间的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提高心肌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

  3、忽视早期症状:此外,由于以往身体健康,年轻人即便出现早期不适表现也易被忽视,延迟就医,从而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

  总之,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加倍爱护自己的身体,远离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一些细微的早期症状不能麻痹大意,不要以为心肌梗死是老年人才有的疾病,这样你才能拥有健康完整的人生!


#病因#突发急症#心肌缺血#cTnI增高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以心绞痛、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大多数可生存很多年干预措施包括休息、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简介冠状动脉(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简称冠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脉血流量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就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短暂的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持续严重的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1-4]。长期心肌缺血会导致心绞痛发作,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临床上主要通过扩张冠脉、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及冠脉介入治疗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大多数心肌缺血患者经积极治疗可以生存很多年,但有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风险。症状表现[2]:症状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疼痛部位位于胸骨体之后,可向左肩、左臂内侧达名指或小指等部位放射。胸痛多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诊断依据[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①心电图:发作时ST段压低,偶有T波倒置;②心电图负荷试验:增加心脏负担激发心肌缺血: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以ST段出现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2分钟为阳性;③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判断管腔狭窄程度和管壁钙化情况;④有创性检查: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2)隐匿性冠心病:有心绞痛的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3)缺血性心肌病:①有明确的心肌坏死或心肌缺血的证据;②心脏明显扩大;③心功能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依据。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典型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cTnI、CK-MB)测定。(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及实验室检查发现。心肌缺血有哪些类型[1-3]?1.慢性冠脉疾病或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2)缺血性心肌病(3)隐匿型冠心病等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否具有传染性[1-3]?是否常见[2]?本病常见。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发病早于女性,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农村地区心肌缺血致冠心病死亡率明显上升,至2015年已略高于城市水平。是否可以治愈[1-3]?能治愈,药物治疗可改善心肌功能。是否遗传[1-3]?有遗传倾向,但是遗传病。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程姝娟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