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应避免吃哪些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可对驾驶操作产生影响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司机应避免服用。


  镇静催眠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格林韦博士对大量的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约有13%的交通事故与司机服用镇静药、催眠药、止痛药有关。如服用巴比妥类药物,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

  有些镇静药如安定、利眠宁等,长期大量服用,会产生眩晕、嗜睡、呕吐、震颤以及视力模糊和昏厥。总之,凡是有镇静作用的药物,都能对大脑皮层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司机应避免服用。

  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可引起眩晕、乏力、视力模糊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丙咪嗪可引起头晕、无力、视力模糊和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

  抗过敏药苯海拉明、非那根(异丙嗪)、敏克静、酮替芬、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抗组胺药物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抗过敏药,这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服用这类药后,患者常有头昏、嗜睡、视力模糊、口干、倦怠等不良反应。

  感冒药感冒通、感冒清、克感敏、速效感冒胶囊等药物多数都含有抗组胺类药物,具有镇静作用,服用后会诱发患者出现嗜睡、头晕、困倦等不良反应。

  某些治胃病药治疗胃病的常用药甲氧普胺(胃复安),部分患者服用后会出现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急性肌张力障碍,并呈现阵发性发作。这种现象倘若在驾车途中发生,驾驶员不能把握方向盘,按喇叭、踩刹车等动作也会受到限制。

  解痉药阿托品、山莨菪碱、曼陀罗酊、后马托品等,常有口干、眩晕、瞳孔散大、视物不清、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有时还伴有幻觉和神志不清,妄言乱语,甚至惊厥。

  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偏头痛的苯噻啶,用于炎症性疼痛的吲哚美辛(消炎痛)、舒筋灵,以及镇痛药吗啡、可待因等,疗效虽都比较理想,但副作用也比较多。这些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困倦、头晕、头痛耳鸣、呕吐、心悸等。

  镇咳药如咳必清、咳快好及美沙芬等可引起头晕、头痛、嗜睡及乏力等不良反应。故驾驶员在驾驶期间不宜服此类药物。

  治消化道溃疡药洛赛克(奥美拉唑)可引起头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嗜睡、下肢麻木、感觉异常。泰胃美(四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也可引起头晕、头痛、疲乏和嗜睡等不良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心得安、心得舒等,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头晕、嗜睡、乏力、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现象,甚至发生昏厥。因此,驾驶员在驾车期间不宜服这类药。

  降压药络活喜、波依定、尼莫地平及尼群地平等可引起眩晕、头痛及困倦等不良反应。此外,有些人在服用胍乙啶、优降宁等降血压药后,会出现肌肉无力、心动过缓、体位性低血压及视力模糊。这是由于药物导致的暂时性脑缺血所致。

#嗜睡#头晕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罕见病,病因尚未完全阐述清楚典型症状为长期日间嗜睡法治愈,只能对症治疗,部分患者可自愈简介嗜睡症,是一类罕见病,主要以白天出现法抑制的睡眠需求,或陷入睡眠,甚至猝倒为症状。嗜睡症的定义在历史上曾出现变化。2014年出版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ICSD-3)将“嗜睡”归于“中枢性嗜睡障碍”,而能称为“嗜睡症”的是其中的若干种疾病,包括1型发作性睡病、2型发作性睡病、特发性嗜睡症、Kleine-Levin综合征。嗜睡症多数情况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症状,少数患者可自行缓解[1,2]。症状表现[1]:该病的典型症状为长期日间嗜睡,根据疾病分型同患者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包括猝倒、入睡前出现幻觉、醒来后感觉动弹得、难以唤醒、伴随认知和行为紊乱(如意识混乱、现实解体、淡漠、强迫进食和性欲亢进)等。疾病类型[1]:根据ICSD-3,中枢性嗜睡障碍中已经明确种类的嗜睡症包括:1型发作性睡病:由食欲素水平低导致的一种睡眠觉醒控制障碍,即睡眠期中插入清醒状态,清醒期中插入睡眠状态,总睡眠时间相对健康人未必更长;2型发作性睡病:原因明的睡眠觉醒控制障碍;特发性嗜睡症:明原因导致长期日间嗜睡,总睡眠时间相对健康人往往更长;Kleine-Levin综合征(又称“复发性嗜睡症”):反复发作的嗜睡,在发作时睡眠时长与精神状态正常。诊断依据[1]:1型发作性睡病:依据每天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或睡眠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的症状,结合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显示平均睡眠潜伏期≤8分钟且快动眼睡眠≥2次,或脑脊液食欲素A浓度≤110pg/mL,可确诊。2型发作性睡病:依据每天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或睡眠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且存在猝倒的症状,结合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显示平均睡眠潜伏期≤8分钟且快动眼睡眠≥2次,脑脊液食欲素A浓度未测量或>110pg/mL,用其他原因能更好地解释症状,可确诊。特发性嗜睡症:依据每天白天难以遏制的困倦或睡眠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且存在猝倒的症状,结合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显示快动眼睡眠<2次,且以下两项至少有一项: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显示平均睡眠潜伏期≤8分钟,或24小时总睡眠时间大于等于660分钟,用其他原因能更好地解释症状,可确诊。Kleine-Levin综合征:依据既往至少2次嗜睡或睡眠时间增加的发作,每次持续2~35天,且每18个月至少复发1次,复发频率通常高于1年1次,未发病时警觉性、认知功能、行为和情绪正常,发病时至少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知觉改变、厌食或法抑制欲望(如食欲或性欲亢进)中的一项,用其他原因能更好地解释症状,可确诊。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2,3]?4种类型的嗜睡症均为罕见。1型发作性睡病的患病率为每十万人25~50例,发病率为每年每十万人0.74例。男女发病率相同。2型发作性睡病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且诊断较困难,因此还确定其患病率,估计为每十万人20~34例。特发性嗜睡症由于缺乏大规模人群统计数据,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未知。根据医疗单位的统计,特发性嗜睡症是发作性睡病普遍程度的1/10~1/2,提示患病率约为每百万人中20~50例,明确的性别关联。Kleine-Levin综合征(又称“复发性嗜睡症”)估计患病率约为每百万人1~5例,在男性中更常见,占比为60%~87%。是否可以治愈[1,4]?本病可治愈,多数情况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症状,少数患者可自行缓解。1型发作性睡病和2型发作性睡病,可通过药物控制其症状,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特发性嗜睡症少数患者,可自发改善,大多数患者随着药物治疗可持续改善;Kleine-Levin综合征发病频率和强度,通常会自发逐渐降低,疾病自然消退后通常会恢复正常。是否遗传?是,部分病例与遗传相关。是否医保范围?否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潘集阳主任医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查询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