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吕志超

  人的生命是靠心脏跳动来维持的,心脏把全身用过的血液收回来,通过呼吸在肺里把二氧化碳排出去。同时把氧气带进血液,然后再泵送至全身,这是心脏的主要功能。

  心脏的结构像一座两层楼的四间房子,下面的两个“房间”我们叫心室,上面两个“房间”叫心房(右边是右心房,左边是左心房)。右心房上有一块特殊组织叫窦房结,正常情况下,这里是控制整个心脏跳动的司令部,规律、整齐地发放生物电来控制心跳。

  正常的心跳在60-100次/分钟,频率规整。心房、心室各部收缩协调一致,称之窦性心律。当因为高龄、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功能衰竭、过多摄入咖啡因或酒精、甲状腺、肺部等疾病的影响,窦房结这个控制心跳的司令部功能可能暂时失效。而左心房的某一个部分发放另一种生物电,它又快又乱,使心房收缩的频率高达300-600次/分钟,形成心房无规律持续性乱颤,这就是房颤

房颤是最危险的<a word=心律失常" src="https://image.healthjd.com/pop/jfs/t1/145453/32/24112/40826/6199df65Eaaca7431/f9256bbbafadbb42.jpg" />

  房颤先造成心房功能丧失,并引起心室发生快而不规则的跳动、心室供血功能的显著下降,进而造成人体脑部及其他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

  房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的房颤患者,且随着年龄增加,房颤的患病率也逐步提升。

  房颤最可怕会造成 中风 猝死

  正常的血流是“层流”,血液中各种物质是分层流动的,但房颤发生时,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层流”被打乱,在心脏内部形成“湍流”,血液中的一些物质就有可能淤积在心房壁上形成血栓。血栓会因心脏本身的跳动或房颤而脱落,脱落后会随着血液进入体循环,逃出心脏,向其他部位行进。当这个血栓来到脑部,体积又够大,就可能阻塞血管引起脑卒中,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脑中风。当血栓来到胸部、腹部及四肢等部位,这些部位的动脉也可能会被阻塞,从而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一旦掉到肠系膜动脉,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了,稍不及时就可能送命。

  如何预防房颤

  房颤病人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限制或不用咖啡因,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药物,其中可能含有刺激物,这些物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病因#高血压#心房纤维性颤动(心房纤颤)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老年人因为激动等出现血压短期急剧升高。可有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及时治疗预后尚可。简介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根据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严重的高血压即高血压危象。老年人高血压危象,则是指发生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情况,是由于种种诱因(如情绪激动、饮酒等)作用下发生血管痉挛或收缩,出现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的危险情况,严重者可伴有心、肾、脑等重要靶器官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危急重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超过180/120mmHg),可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本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治疗,若能及时治疗,预后尚可[1]。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诊断依据本病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如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及血压测量(超过180/120mmHg)即可确诊本病;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脑、肾功能损伤情况。老年人高血压危象有哪些类型?根据有新近发生的急性靶器官进行性损害,可分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为常见病,暂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9%,其中1%~2%的高血压患者可发生高血压急症[2][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压,避免靶器官损伤或损伤进一步进展,挽救生命。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可因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而危及生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冷秀玉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