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防暑药降温不成反中毒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使用防暑降温药不科学就会“帮倒忙”

  室外30多摄氏度,药店、药房的防暑降温药成了抢手货。“市场上的防暑降温药在药效方面各有侧重,因此,使用防暑降温药有很多禁忌,否则不仅会出现防暑降温药不防暑的情况,甚至还容易‘帮倒忙’。”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新志说。

防暑药降温不当 反中毒
 

  看清说明书后再使用

  据王新志主任介绍,中暑时有很多表现症状,如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面色潮红、呕吐,甚至是昏厥或痉挛等,所以,要有针对性地服用防暑降温药,切勿乱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日常用的防暑降温药有风油精、人丹、藿香正气水(或胶囊)、十滴水、保济口服液等。如果留心看说明书,就会看到几乎所有的防暑降温药对孕妇都是禁用的,最好新生儿也不要使用。

  “就拿风油精来讲吧,风油精有醒脑提神、预防中暑的作用,但是风油精中含有樟脑等成分,具有挥发和渗透作用,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新生儿使用风油精也可能诱发黄疸、抽风等。”相关专家说。

  使用过程中有禁忌

  “防暑降温药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一些禁忌。”专家说,天热时将风油精涂在太阳穴、印堂穴、人中穴等部位时,马上就会感到神清气爽。但如果在出汗时使用,其中所含的薄荷、樟脑等成分就会通过汗腺被人体吸收,这样很容易造成过敏

  “我们家每年在夏季都会备些藿香正气水。”市民马先生打趣说,“防暑降温就用藿香正气水成了我们家里人的习惯动作。”

  专家说,不少人喜欢服用藿香正气水,主要作用是解表祛暑、化湿和中,主要针对头痛昏重、腹胀呕吐等中暑前兆有效,但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人服用前要咨询医生。

  同时,专家还说,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并且味道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如果根据身体情况,一定需要服用此药的儿童或对酒精过敏的人可以换成藿香正气软胶囊。

  王新志告诉记者,十滴水也是常用的防暑降温药,但它与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人丹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主要作用是治疗中暑,对于预防中暑的作用并不明显。

  因此,当出现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时,可以按说明书口服,但平时使用就是“画蛇添足”了。

  总之,使用防暑降温药时一定要注意禁忌症,并且要有针对性地使用。最后,他特别强调,老人和儿童由于身体相对较弱,是中暑的高发人群,这部分人使用防暑降温药时要酌情减量。

  小编提醒:防暑药吃多会引起 中毒 ,正气丸和十滴水不能代替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宋恩峰介绍,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都是夏季家庭中必备的药品,均能治疗夏季胃肠不适、腹痛恶心等症状,所以有人误认为这两种中成药可能差不多,可以相互代替使用。其实,两者的对症不同。

  宋恩峰表示,藿香正气水除了具有祛暑解毒的功效外,还能解表发汗、化解体内淤积的湿气、理气和中、增强食欲,主要用于暑热夹湿造成的轻度中暑。

  但由于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而导致的中暑,藿香正气水就不适用了,这时,十滴水就派上用场了。十滴水用于治疗急性中暑,出现昏厥的病人,在发病时服用2~5毫升即可,但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不宜多服,尤其孕妇禁服。

  宋恩峰表示,仁丹中含有薄荷冰,有散热、醒脑的作用,所含的小茴香等成分还能缓解由中暑带来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但值得注意的是,仁丹还含有朱砂,摄入过量朱砂,会引起汞中毒,一次10粒为宜。不宜在服该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合理用药#中暑病
阅读数 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而引起的疾病以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为主要症状经降温、综合对症治疗后可治愈简介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通风良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以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为主要症状,可导致机体神经和循环系统出现障碍,重者可致死亡。闷热潮湿的夏季,是中暑高发时节。一旦发现中暑,须立即采取降温等紧急措施,并送至医院对症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经综合治疗后,中暑大多可痊愈。症状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具体症状表现与病情轻重程度相关。诊断依据:根据患者发病前所处环境/行为(如高温潮湿环境下作业或运动等)和临床表现(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并结合核心体温测量(多测量直肠体温)即可诊断。中暑有哪些类型?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引起,中暑症状较轻。轻症中暑:先兆中暑持续加重所致。重症中暑:轻症中暑进一步加重,多出现器官受损。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这三种类型可依次发生,也可能交叉重叠存在[1]。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中暑好发于炎热夏季,在我国亚热带、热带地区更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暑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在逐渐上升。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一旦发现中暑情况,应将患者从高温潮湿的环境,转移至阴凉干燥且通风的环境,并就医给予降温、综合对症治疗,可以及时治愈中暑。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怀伟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