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前列腺癌八大主谋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家庭收入低、出生于农村、吸烟、饮酒、离婚(丧偶)、经常饮牛奶、多吃蛋类和猪肉,是我国居民患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多吃绿菜、水果和豆类食品则是重要的保护因素;我国居民对前列腺癌的预防应采取以饮食和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这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施侣元教授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科研课题得出的结论。

导致前列腺癌的八大主谋

  我国居民前列腺癌的患病率虽低于国外,但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有关前列腺癌的病因及人群的防治研究尚未系统开展。1996年,施侣元教授等人承担了卫生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前列腺癌流行病学及相关基因研究》,他们在武汉市居民前列腺癌流行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和复习,全面了解前列腺癌病因学的研究现状,并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频数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内容广泛的危险因素调查,并对其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该项研究共调查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149例,配选对照196例,按设计要求对他们进行家庭经济状况、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如吸烟、饮酒、业余时间体力活动习惯)、职业种类及职业性毒物接触史、个人疾病史及有关疾病家庭史、婚姻及生育状况、饮食习惯和频度、身高和体重等多方面的调查。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因素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收入低、出生于农村、吸烟、饮酒、离婚(或丧偶)、经常喝牛奶、多吃蛋类和猪肉是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喝牛奶三种因素在前列腺癌发病过程中呈协同(相加或相乘)作用,而吃青绿菜、水果和豆类食品则是重要的保护因素。

  在前列腺癌发病机理的研究中,科研人员采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了前列腺癌组织中癌基因C-erbB-2和肿瘤抑制基因P53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53在前列腺癌发生与发展中可能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硝酸银染色技术,对前列腺癌组织染色体8p22-p12区域特定位点进行等位基因杂交性丢失分析,提示8p22-p12区域特定位点进行等位基因杂交性丢失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他们还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前列腺癌增生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分布状况,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癌发生或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居民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发生与发展的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并建议进一步扩大样本,设立多重对照,对前列腺癌相关基因在癌发过程中的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改变生活 远离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已经成为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引起男性癌症死亡的原因中,它仅次于肺癌,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详细阅读

  

#病因#吸烟#前列腺占位
阅读数 1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老年男性群体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费力、尿失禁等尽早行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可有较好治疗效果简介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群体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且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前列腺癌的致病因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种族、遗传、环境、食物、肥胖和性激素等有关。早期前列腺癌多明显临床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及转移,可出现尿频、尿急、尿流缓慢、排尿费力、尿潴留、尿失禁甚至骨痛、骨折、排便困难等症状。早期前列腺癌可通过根治性手术或者根治性放疗等治疗方式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晚期前列腺癌多选择姑息性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症状表现:前列腺癌早期多明显临床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流缓慢、排尿费力,甚至尿潴留或尿失禁等。诊断依据:前列腺癌通过直肠指检,触及肥大的前列腺呈坚硬结节状,表面粗糙,凹凸平时应高度怀疑。B超发现前列腺低回声结节或MRI发现异常信号,针对前列腺癌也有诊断意义。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明显增高,前列腺针吸或钳取活组织进行细胞病理学检查,可确诊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有哪些类型?1.根据癌细胞起源可分为:前列腺腺泡腺癌前列腺鳞癌前列腺导管腺癌前列腺黏液腺癌前列腺小细胞癌2.根据TNM分期可分为:(1)原发肿瘤(T)①临床分期Tx:原发肿瘤能评估。T0:有原发肿瘤。T1:临床隐匿性肿瘤(临床未触及或影像学未发现)。T1a:≤5%的前列腺切除组织内偶然发现肿瘤。T1b:>5%的前列腺切除组织内偶然发现肿瘤。T1e:通过针吸或针穿活检发现前列腺肿瘤[如因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进行穿刺活检]。T2: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T2a:累及≤1/2叶。T2b:累及>1/2叶,但未达双侧叶。T2c:累及双叶。T3:肿瘤侵出前列腺包膜。T3a:包膜外浸润(双侧或单侧)。T3b:侵犯精囊(双侧或单侧)。T4:肿瘤固定或侵犯精囊以外的邻近组织,如膀胱颈、外括约肌、直肠、肛提肌。②病理学分期pT2a:单侧,累及≤1/2叶。pT2b:单侧,累及>1/2叶,但未达双侧叶。pT2e:双侧累及。pT3:浸出前列腺。pT3a:侵犯精囊。pT4:侵犯膀胱、直肠。(2)局部淋巴结(N)①临床分期Nx:局部淋巴结能评估。N0:局部淋巴结转移。N1: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②病理学分期pNx:局部淋巴结能取样。pN0:阳性淋巴结。pN1: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3)远处转移(M)Mx:远处转移能评估(任何方式都法评估)。M0:远处转移。M1:远处转移。M1a:非局部淋巴结转移。M1b:骨转移。M1e:其他脏器转移(包括或包括骨转移)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加勒比海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高,中国、日本最低,美国黑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全世界最高。美国70%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都超过65岁,50岁以下男性罕见。39岁以下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为0.005%,40~59岁年龄段增至2.2%(1/45),60~79岁年龄段增至13.7(1/7)。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但存在城乡地区差异,大城市发病率已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1]是否可以治愈?早期前列腺癌可以治愈。早期(指肿瘤仅位于前列腺内部)前列腺癌可以通过根治性手术或者根治性放疗等方式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治愈。局部进展期(肿瘤突破前列腺包膜但未发生转移)和转移性前列腺癌可进行姑息性治疗,以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是否遗传?是。前列腺癌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党强副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