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可治好吗 如何治好口腔念珠菌病
作者:宋慧芳
对于口腔念珠菌病,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都出现过这种疾病,由于受到念珠菌这种真菌的感染,就会导致口腔上出现更加明显的病变。此时需要积极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才能够早日回归到健康的身体状态,更加快速的摆脱疾病的困扰。出现口腔念珠菌病之后,需要坚持早发现早治疗,使疾病得到合理的控制。那么口腔念珠菌病可治好吗?如何治好口腔念珠菌病呢?今天就来进行深入的了解。
口腔念珠菌病可治好吗?
口腔念珠菌病是一种由于真菌感染而引发的口腔疾病,出现这种疾病之后,需要在发病的时候注意治疗。只有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才能够早日摆脱的疾病的困扰。因为疾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所以需要积极的使用抗生菌药物进行治疗,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口腔念珠菌病虽然发病比较急,症状比较严重,但只要在发病的初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就是能够积极痊愈的。
如何治好口腔念珠菌病?
1、西药治疗
出现口腔念珠菌疾病之后,首先要积极的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不管是外涂药物还是内服药物,都可以选择具有西药成分的药物,常用三唑类药物,比如伊曲康唑、酮康唑等,有比较积极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抗生素药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杀菌消炎。
2、中药治疗
对于口腔念珠菌病,可以选择中药方法进行治疗,也有比较显著的效果。通过中药治疗,能够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一般需要选择口服中药,使疾病的症状得到合理的控制。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口腔念珠菌病对于身体的健康有一定的损害,出现疾病之后,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快速回归到健康的身体状态。不管是选择中药治疗还是西药治疗,都有比较显著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针对疾病的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阴囊念珠菌感染
阅读数 5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由念珠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可侵犯皮肤、黏膜和全身组织、器官,症状各异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以对症治疗和抗真菌治疗为主简介念珠菌病,是由各种致病性念珠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侵犯局部皮肤、黏膜和全身组织、器官,临床表现各异,轻重程度一。近年来,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深部真菌病,其中念珠菌菌血症已成为最常见的血流感染之一。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若延误治疗或播散性感染则预后佳[1-2]。症状表现[1-2]:念珠菌病主要表现在病菌侵犯局部皮肤、黏膜和全身组织、器官,同部位所表现的症状同,轻重程度一。皮肤念珠菌病:主要会出现念珠菌性间擦疹、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床炎以及念珠菌性肉芽肿等表现。黏膜念珠菌病:主要表现为口腔、口角、嘴唇、阴道及包皮等处的皮损症状。系统性念珠菌病:根据同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同系统,出现其相关系统的疾病表现。如呼吸系统出现肺炎等相关表现。诊断依据[1-2]:根据病原学检查提示念珠菌即可诊断念珠菌病。疾病类型[1-2]:根据侵犯部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1.皮肤念珠菌病(1)念珠菌性间擦疹(2)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床炎(3)念珠菌性肉芽肿(4)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2.黏膜念珠菌病(1)口腔念珠菌病(2)念珠菌性唇炎① 糜烂性② 颗粒性(3)念珠菌性口角炎(4)念珠菌性阴道炎(5)念珠菌性包皮炎3.系统性念珠菌病(1)呼吸系念珠菌病(2)消化系念珠菌病:① 念珠菌性食管炎② 念珠菌性胃肠炎(3)泌尿系念珠菌病:① 原发感染② 播散性念珠菌病(4)念珠菌败血症(5)念珠菌性心内膜炎(6)念珠菌性脑膜炎是否具有传染性[1]: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染[1]?传染源:念珠菌病患者。念珠菌携带者。被念珠菌污染的食物、水、医院等环境。传染途径:1.内源性途径:在患者体内自行扩散,常见受累部位为消化道和呼吸道。2.外源性途径(1)直接接触: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亲水性作业(如游泳、泡澡)等。(2)间接接触:从医院环境中获得感染,如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医疗器械等感染。(3)其他接触:还可通过饮水、食物等传播。怎么预防[1-2]?高危人群应经常检查。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如非必要应尽量减少插管的次数及时间,并加强导管插管的护理和定期更换。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是否常见[1,3]?常见。本病遍及全球,全年均可发病,性别差异。近年来,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深部真菌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患病率为2.1~21/10万人,病死率高达40%~60%。是否可以治愈[1-2]?可以治愈。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若未经规范治疗或延误治疗,可造成播散性感染,引起多个系统病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是否遗传[1]?否。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