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二期会自愈吗 膜性肾病二期如何治疗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王卓

膜性肾病会对肾脏造成明显损害,并且会导致肾脏受损后而引起肾脏疼痛、尿血甚至是肾衰竭等症状,所以在患病期间需根据个人病情的不同,采取妥善治疗而避免肾脏持续受损。一般来说,膜性肾病随着病程深入后,身体受损程度会加重,并且也会导致一系列症状表现的发生。那么,膜性肾病二期会自愈吗?需要如何治疗呢?

膜性肾病可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原发性以及继发性这两种,原发性多数与抗磷脂酶受抗体存在异常所引起,才会导致肾脏细胞受损后而引起发病,继发性则考虑是药物、肿瘤或是毒物等原因而引起。膜性肾病二期不具有自愈性,在患病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是会导致肾脏受损后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患病初期需全面对身体进行检查,才能根据肾脏受损程度而采取相关的治疗。

一般来说,膜性肾病的发生,需对病因有初步的确定后,才能采取对症治疗而根除病灶根源,所以在处于膜性肾病二期时,治疗的方式肯定会因人而异。从治疗方式上来讲,主要通过非免疫治疗和免疫治疗这两种方式为主,非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正确用药方式,对血压进行控制,并且采取抗凝治疗,同时也需调整低蛋白饮食习惯。免疫治疗则是采取激素、环磷酰胺等药物,对身体进行相关的治疗和改善后而达到临床缓解效果。

总而言之,膜性肾病二期不会自愈,一般可通过针对性用药而取得治疗效果。在个人病情以及病因存在不同时,治疗方式可分为非免疫性治疗和免疫治疗这两种,所以在用药类型以及剂量方面都需根据实情而进行调整,这样才能避免身体异常受损而引起更大损害。

#概述#不典型膜性肾病
阅读数 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可出现泡沫尿、颜面部和四肢水肿可引发血栓、感染、肾衰竭等并发症进展相对缓慢,规范治疗可维持肾功能稳定简介膜性肾病,是免疫复合物(由抗体与抗原结合所得)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导致基底膜病变的一种疾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肾脏正常工作时,尿液中只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球的滤过膜受损,因此尿液中漏出的蛋白含量增加,出现蛋白尿,尿液泡沫增加、颜面部和四肢水肿是最常见的症状。本病主要使用药物治疗,因患者病程同,预后差异相对较大,经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的肾功能可保持稳定,少数患者会恶化至终末期肾病[1]。症状表现:蛋白尿:尿液泡沫增多;水肿:颜面部、下肢、脚踝水肿等。诊断依据:症状:水肿、泡沫尿等;尿检:尿蛋白阳性;血检:发现血白蛋白降低或肌酐、尿酸等指标异常或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等;肾脏病理活检: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需排除继发性肾病:如狼疮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骨髓瘤肾病等。医生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及上述检查结果来诊断膜性肾病。膜性肾病有哪些类型?根据病因分为特发性(原发性)膜性肾病;继发性膜性肾病;膜性肾病一般指特发性(原发性)膜性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较常见。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为(6~10)/100万人口,在我国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膜性肾病占20%~30%。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约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0~50岁左右[2-4]。是否可以治愈?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达到疾病缓解,能完全治愈,有复发的可能。约30%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可自行缓解,且通过药物治疗可保持肾功能稳定[2]。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查询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