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伤寒杆菌是引起伤寒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属于肠道沙门氏菌的一种血清型。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是粪及口的传染途径,其传染力非常强。当被感染之后,主要的症状表现为高烧,摄氏度可以得到39~40℃;其他的症状有严重的腹痛及腹泻头痛、身体出现色斑等情况。那当被伤寒杆菌感染之后,可以采取哪些治疗的方法呢,下面有详细的介绍。

1、 药物治疗

如果发现出现类似伤寒的症状表现,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药物的方法治疗,即通过吃感冒药的方法,这样可很有效地解决伤寒的问题,也可以有效地恢复自身的健康,从而保护自身的安全健康,避免伤寒再次加重。

2、 饮用姜汤

伤寒患者可以通过饮用姜汤的方法进行治疗,饮用姜汤之后,可以有效地排出身体中的汗液,从而有效地起到治疗伤寒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治疗的期间,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饮用姜汤的方法适合症状比较轻微的患者。

3、 点滴输液

当患者的伤寒症状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日常的生活的时候,就要采取通过打点滴的方法来进行治疗,采用打点滴输液的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伤寒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很有效地缓解伤寒的症状表现,有效地恢复身体的健康。

综上所诉,以上三种方法就是当被伤寒杆菌感染之后,可以采取的治疗方法。因为伤寒杆菌感染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分为一般性治疗、对症性支持的治疗以及针对病原菌性的治疗。轻微的症状表现可以采取一般性的治疗,即卧床休息,饮用姜汤;对症性支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进行物理降温;而针对病原菌性的治疗就是进行输液抗菌素的方法。

向本文作者提问
李庆彦·主任医师
李庆彦主任医师三甲可处方
聊城市人民医院肝病科
好评100%|接诊量17|响应时长249分钟
擅长: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艾滋病、狂犬病等
¥30
问医生
#伤寒
阅读数 1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症状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腹部适、皮疹等经规范抗菌治疗后可治愈简介伤寒(typhoidfever),是由伤寒杆菌(Salmonellatyphi)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杆菌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伤寒的典型症状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玫瑰疹、肝脾肿大等,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经过规范抗菌疗后可治愈,救治及时也可能威胁生命[1]。症状表现[1,2]:伤寒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发热,热度呈阶梯形上升,3~7天后逐步达到高峰,可达39~40摄氏度。之后逐渐出现持续发热、玫瑰疹、消化系统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伤寒典型症状。诊断依据[2]:依据在伤寒流行季节(夏秋季)和流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40~41摄氏度)1周以上,并出现腹部适、玫瑰疹、神经系统症状(如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等)等症状;结合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并符合病原学检查(从血、骨髓、尿、粪便或玫瑰疹刮取物等任一标本中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或血清学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如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则更有意义),可确诊伤寒。疾病类型[2]:根据发病年龄、人体免疫状态、致病菌的毒力与数量、临床表现、治疗情况以及有基础疾病等因素,分为:典型伤寒轻型伤寒暴发型伤寒迁延型伤寒逍遥型伤寒小儿伤寒老年伤寒是否具有传染性[1,2]?该病为国家乙类传染病。通过什么方式传染[1,2]?传染源主要是伤寒患者及带菌者。伤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是传播伤寒的重要途径,日常生活传播或虫媒传播可致散发病例。怎么预防[1,2]?预防接种,是伤寒流行区居民及旅行者预防伤寒的有效方式,常用的疫苗有伤寒-副伤寒甲-副伤寒乙的三联混合灭火菌体疫苗、伤寒杆菌Ty21a活菌苗、伤寒Vi多糖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服药是高危人群的有效预防方式,常用药物为复方磺胺甲噁唑。是否常见[3]?伤寒在我国是常见病。我国伤寒疫情整体发病率较低,但个别地区存在流行。根据统计,我国伤寒的发病率约为0.65/10万,鲜有死亡病例出现是否可以治愈[1,2]?是一种可治愈、可控制的疾病,经过规范抗菌治疗可以治愈。是否遗传[1,2]?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李庆彦·主任医师王艳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