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食管闭锁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许金云

先天性食管闭锁是由于新生儿的消化道发育出现畸形所导致的,主要表现为进食时呛奶呼吸困难、呕吐、痰多等症状。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来使消化道恢复通畅。由于新生儿的身体素质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手术方式。那么,如何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一起来了解以下吧。

1、传统手术治疗

因这种方式较为传统,在会新生儿的胸部切开5—6厘米的切口,进行手术,但创口过大、恢复较慢,也会影响美观。

2、胸腔镜微创手术

此方式需要在新生儿的胸部切开一到多个1-3厘米左右的切口,创面较小,恢复的速度也比传统方式快,在恢复后几乎看不到疤痕。如果是体重不及2kg的早产儿,因为身体素质欠佳或者出现其他的器官发育不完全,只得通过微创手术来治疗,或分阶段进行传统手术。

3、其他治疗

此为辅助治疗,要在平时护理中做到保温、保湿、防止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呼吸管理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的,要恰当地使用呼吸治疗方,可以提高存活率。在术前应注意适量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防治吸入性肺炎。注意应使新生儿姿势为半坐位,可减少胃液溢流入呼吸道的危险。还要做到经常吸除口腔分泌物,以预防或减少口腔分泌物被吸入肺内。

家长要注意新生儿出现进食时呛奶、呼吸困难、痰多等症状时,要及时前往医院就医,以免耽误治疗。如果确诊为先天性食管闭锁,积极配合治疗,这种病症在通过治疗后时可以痊愈的。根据所在医院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在平时的护理中也要严格进行,以促进恢复。

#先天性食管闭锁
阅读数 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来自胚胎时期的严重消化道畸形早期症状有呼吸困难、流涎、口吐白沫经手术治疗后,存活率较高简介先天性食管闭锁是患儿在母亲体内,胚胎期时发育异常导致的严重消化道畸形。多数患儿在出生久就表现出流涎、口腔中有大量泡沫、唾液从口腔外溢、面部青紫等典型症状。本病发病率较高,如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多数患儿常在数日内死亡,所以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同时,在治疗术前预防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的同时,还应预防术后并发症,如食管气管瘘、食管吻合处狭窄等的发生。症状表现:发病较早、较迅速,早期表现为唾液能下咽,从食管反流入口腔,出生后即流涎、吐白沫。随着病情加重,患儿出现呛咳、呼吸急促、紫绀等症状,如及时治疗患儿易死于肺炎和严重脱水。诊断依据:观察患儿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是否符合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典型症状(患儿在出生久就表现出流涎、口腔中有大量泡沫、唾液从口腔外溢、面部青紫等症状);通过食管镜检查判断食管盲端是否封闭,食管镜受阻;通过食管造影或X线等影像学检查,判断食管的形态学特征是否异常。先天性食管闭锁有哪些类型?根据食管闭锁的部位和并发症,先天性食管闭锁可分为5类:I型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两端均成盲端,上下相接,但与气管相接。II型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近端通入气管,与气管相接,形成食管气管瘘。III型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近端为盲端,远端与气管相连,形成食管气管瘘,此型最常见。IV型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两端均与气管形成食管气管瘘,此型少见。V型先天性食管闭锁:食管管腔通畅闭锁,但与气管后壁相通,形成食管气管瘘。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较常见,人群发病率约为1/4000~1/3000[1],其中1/3为早产儿,发生率约占新生儿消化道畸形0.5%,多见于高龄产妇所生的低体质量儿[2]。男女发病比例差别大。发病较急,死亡率较高,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后,遵医嘱坚持药物调养,可达到约90%以上的治愈率,且预后良好。但一些伴有体质差、重症肺炎及复杂性畸形的患儿,即使进行手术,预后仍乐观。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