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李晓

血小板是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具有凝血的作用,因此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出血风险,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皮下组织及粘膜出血,例如皮肤出现瘀斑、出血点、紫癜、鼻腔牙龈红肿渗血等,部分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出血症状,危及生命。那么,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该如何处理呢?有哪些处理方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轻度血小板减少:其定义为血小板计数大于70×109/L,临床上认为大多数是暂时性的减少,原因主要是药物或者感染导致,例如麻疹、腮腺炎、风疹等都会使得血小板减少,可暂且不用医学治疗,观察即可。

2、中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在50×109/L左右,临床上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出血表现,其原因可能由于某些疾病导致,建议做进一步的医学检查确诊,例如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会因为生成的血小板不断遭到破坏,导致减少;又如消化系统疾病,因为某些脏器硬化肿大,致使血小板被阻留其中,导致减少等。

3、重度血小板减少:一般认为计数低于30×109/L的为重度减少,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大多数是因为血液疾病导致,例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致病原因是血小板生成受到抑制而导致减少,可通过骨髓穿刺检查明确病因,以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凝血止血功能遭到破坏而导致的疾病,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皮下组织或者粘膜出血、渗血。其致病原因复杂多样,病毒感染、药物、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疾病等都有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一旦发病,需要了解致病原因以及症状、过往病史、减少程度等。必要时需要结合医学检查做疾病排查,以达到确诊,对症治疗的目的。

#血小板减少症
阅读数 2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主要表现为血栓、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并发肺栓塞、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一般进行药物治疗,及时治疗,预后较好简介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在使用抗凝制剂肝素后发生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低)。使用肝素的患者有发病风险。出现血栓、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及时治疗,一般会影响生活质量及寿命。症状表现:典型症状血栓、血小板减少。诊断依据:根据典型症状血栓、血小板减少抽血查血常规,观察血小板计数减少,即可确诊。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哪些类型?暂时性血小板减少:多数发生在肝素治疗开始后,血小板立即减少。持久性血小板减少:一般发生于肝素治疗5~8天以后,若患者既往接受过肝素治疗,则可能立即发生血小板减少。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是是否可以治愈?是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否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孙洪利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