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什么药物治疗
发表人:
健康饮食指南
阅读量:
344人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被称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它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引发内脏出血,危及生命。
针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案,常用的药物有:
1.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大多数患者,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破坏。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甲基强的松龙等。
2.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3. 血小板生成素:如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等,能够刺激骨髓产生血小板。
4. 免疫球蛋白:适用于急性出血期或需要迅速提高血小板计数的情况。
5. 脾切除术:适用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饮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绿叶蔬菜等。
3. 预防感染:避免接触病原体,注意个人卫生。
4.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象等,监测病情变化。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