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揭晓动脉粥样硬化的4个预防方法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王卓

动脉粥样硬化起病比较缓慢,初期的症状不明显,往往很容易忽视,等到动脉粥样硬化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病发,可引发心绞痛、心梗、心律失常等症状,甚至出现猝死,它造成的危害确实无法想象的。所以需要重视,做好预防。那么,怎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要科学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需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膳食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要从饮食入手。不宜进食高热量、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例如动物的肝脏、肥肉、煎炸食物都需要忌口,饮食要清淡,新鲜的蔬果、高纤维食物,以及高蛋白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食物能够增强血管内膜韧性。另外,也要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者过量饮食,这样做可以大大的降低动脉粥样硬化。

2、运动很重要

生命在于运动,而经常运动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一方面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动速度,增强代谢,避免血流中的垃圾潴留。另一方面运动可以消耗能量,减轻体重,改善高血压,稳定血液内环境,增强血管的应激能力,使血管弹性增加。而运动时需要注意,不宜操之过急,应该遵循有恒、有序、有度原则,例如散步、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尤其适合老年群体。

3、切忌抽烟酗酒

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需要忌烟酒,尤其是白酒、啤酒都不宜喝;而红葡萄酒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适量的喝一点。

4、注意情绪的调节

情绪变化大,血压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会逐渐损伤动脉血管的内壁,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平时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生活规律,当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过激、易怒。

另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早期是不明显的,通过症状是很难判断出来,往往是做相关的检查才能发现;还需要定期检查身体,尤其是40岁及以上人群,要坚持至少每年体检一次。当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苗头,就直接采取措施扼杀在摇篮之中。

#预防#心外膜斑
阅读数 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动脉变硬、变脆、变窄甚至完全闭塞原因复杂,进展缓慢,可引发心脑疾病早期干预,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基础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周身动脉的慢性病变,病因尚明确,与年龄、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相关。病变从血管内膜开始,逐渐在血管内形成黄色粥样的脂质沉积,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动脉血管失去弹性、脆性增加并出现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病变累及冠状动脉、颅内动脉、主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四肢动脉时,可出现胸闷、胸痛、头晕、水肿、肢体疼痛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应积极改变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如未进行控制,病变涉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者,一般预后良。症状表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早期明显症状,随着被累及部位的血管逐渐狭窄,可出现头晕、头痛、胸痛、胸闷、蛋白尿、水肿、腹痛、腹胀、肢体发凉、肢体疼痛、肢体坏疽(四肢远端因长期缺血缺氧、感染等导致发生坏死、溃疡或干燥皱缩呈黑褐色)等症状。诊断依据: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容易诊断,后期累及重要器官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可根据患者日常生活习惯,结合实验室检查、动脉血管造影等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类型?美国心脏病学会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发展过程将其细分为以下6型:Ⅰ型:出现脂质点,动脉内膜出现小黄点。Ⅱ型:出现脂质条纹,动脉内膜见黄色条纹。Ⅲ型:斑块前期。Ⅳ型:出现粥样斑块,内膜结构破坏,动脉壁出现变性。Ⅴ型:纤维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病变可向中膜扩展,破坏管壁,并同时可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变性坏死等继发病变,这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具特征性的病变。Ⅵ型:为严重的复合病变。纤维斑块发生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形成。破溃后粥样物质可进入血循环,成为栓子。根据动脉粥样硬化具体累及的动脉分为: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颅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从童年期就开始发生,缓慢进展,但多在40岁以后出现较严重的影响,49岁以后进展加快。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较男性低,绝经后与男性发病率相似。是否可以治愈?法治愈。有研究表明,对于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如积极干预和治疗,是可以部分消退的。但动脉粥样硬化很难早期发现,因此多数患者法彻底治愈,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控制斑块进展。是否遗传?会是否医保范围?是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丁荣晶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