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用药禁忌有哪些

中医养生之道·介绍中医养生知识、中医治疗和草药知识
中医养生之道
介绍中医养生知识、中医治疗和草药知识

重症肌无力,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和易疲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走路、爬楼梯等简单活动都可能出现无力感,严重时甚至无法完成日常基本生活自理。

由于重症肌无力的特殊性,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禁忌:

1. 麻醉药品:麻醉药品如吗啡、镇定剂等,可能会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甚至导致呼吸肌无力、休克或窒息。因此,患者在服用这类药物时,应严格遵守医嘱,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

2. 激素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会使用激素类药物来控制病情,但在服用激素的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甚至导致窒息死亡。因此,患者在服用激素类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3. 精神类药物:精神类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可能会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神经产生抑制作用,影响病情恢复。因此,患者在服用这类药物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剂量和服用频率。

4. 心血管疾病药物:重症肌无力患者可能伴有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等。因此,患者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谨慎选择药物类型,并遵循医嘱调整剂量。

5. 抗胆碱酯酶药物:抗胆碱酯酶药物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常用药物,但可能会引起瞳孔缩小、多汗、多口水、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观察药物反应。

除了以上禁忌外,重症肌无力患者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日常保养: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 饮食: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

3. 运动:患者应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医生列表
杨静·undefined
杨静三甲可处方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3|响应时长16667分钟
擅长:擅长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头晕、头痛、癫痫、周围神经病、重症肌无力、脱髓鞘疾病,帕金森病,神经重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综合心脏康复评估与治疗;以及“双心”疾病的诊治。
¥30.0
问医生
卢正娟·undefined
卢正娟三甲不可处方
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0|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脑血管病、癫痫、神经免疫病(重症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等)
¥50.0
问医生
杜继慧·undefined
杜继慧三甲可处方
内蒙古包钢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51815|响应时长124分钟
擅长:脑梗塞,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病,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等。
¥36.0
问医生
姜斌·undefined
姜斌可处方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神经科常见病,脑卒中,脑血管狭窄(神经介入),面瘫,癫痫,帕金森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脱髓鞘病等
¥66.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因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神经肌肉发生传递障碍累及肌肉出现易疲劳、眼睑下垂、呼吸困难等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发生肌力危象死亡率较高简介重症肌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自身抗体破坏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发生传递功能障碍,可累及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患者可出现极易疲劳、眼睑下垂、复视、抬头困难、抬手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衰竭。部分重症肌力患者可自行缓解或切除胸腺瘤后治愈,部分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一旦发生肌力危象,患者死亡率较高,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症状表现:重症肌力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受累,症状呈波动性,晨轻暮重,患者可出现极易疲劳、眼睑下垂、复视、抬头困难、抬手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衰竭。诊断依据:在具有典型重症肌力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药理学特征(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临床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肌力。有条件的可检测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重症肌力有哪些类型?按临床分型如下:1.成人型Osserman分型如下:Ⅰ眼肌型(15%~20%)ⅡA轻度全身型(30%)ⅡB中度全身型(25%)Ⅲ急性重症型(15%)Ⅳ迟发重度型(10%)Ⅴ肌萎缩型2.儿童型3.少年型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较少见。重症肌力年平均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可发病,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20~40岁发病者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40~60岁发病者以男性多见,多合并胸腺瘤[1]。是否可以治愈?部分患者可治愈,患者肌力等症状逐渐自然缓解,或通过胸腺切除术后达到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依赖药物治疗,病程可迁延数年至数十年。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中医养生之道·介绍中医养生知识、中医治疗和草药知识高文锋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