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高发人群有哪些

跨界医疗探索者·探索医疗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展示医疗领域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跨界医疗探索者
探索医疗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展示医疗领域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其特征为肌肉无力和疲劳。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神经和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功能异常有关。由于这种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因此存在一些高发人群。

一、女性

女性是重症肌无力的主要高发人群之一。据统计,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这可能与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例如,在月经期、怀孕期、产后和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会发生波动,这可能会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功能,从而诱发重症肌无力。

二、亚健康人群

亚健康人群是指那些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人群,他们可能存在一些慢性疾病或轻微症状,但尚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亚健康人群由于身体抵抗力较低,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患上重症肌无力。

三、免疫性疾病患者

免疫性疾病患者是重症肌无力的另一个高发人群。免疫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异常,导致机体攻击自身正常组织。例如,甲状腺炎、桥本氏病等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更容易患上重症肌无力。

四、其他高发人群

除了以上人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重症肌无力的发生,例如:

1. 年龄:重症肌无力多见于20-40岁的人群,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2. 家族史:家族中有重症肌无力病史的人,患病风险较高。

3. 药物: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可能诱发重症肌无力。

五、预防和治疗

为了降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以下措施值得关注: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

2.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3.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4. 积极治疗免疫性疾病。

5. 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推荐医生列表
杨静·undefined
杨静三甲可处方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3|响应时长16667分钟
擅长:擅长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头晕、头痛、癫痫、周围神经病、重症肌无力、脱髓鞘疾病,帕金森病,神经重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综合心脏康复评估与治疗;以及“双心”疾病的诊治。
¥30.0
问医生
卢正娟·undefined
卢正娟三甲不可处方
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0|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脑血管病、癫痫、神经免疫病(重症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等)
¥50.0
问医生
杜继慧·undefined
杜继慧三甲可处方
内蒙古包钢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51828|响应时长124分钟
擅长:脑梗塞,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帕金森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病,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等。
¥36.0
问医生
姜斌·undefined
姜斌可处方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1|响应时长1440分钟
擅长:神经科常见病,脑卒中,脑血管狭窄(神经介入),面瘫,癫痫,帕金森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脱髓鞘病等
¥66.0
问医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因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神经肌肉发生传递障碍累及肌肉出现易疲劳、眼睑下垂、呼吸困难等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发生肌力危象死亡率较高简介重症肌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自身抗体破坏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发生传递功能障碍,可累及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患者可出现极易疲劳、眼睑下垂、复视、抬头困难、抬手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衰竭。部分重症肌力患者可自行缓解或切除胸腺瘤后治愈,部分患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一旦发生肌力危象,患者死亡率较高,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症状表现:重症肌力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受累,症状呈波动性,晨轻暮重,患者可出现极易疲劳、眼睑下垂、复视、抬头困难、抬手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衰竭。诊断依据:在具有典型重症肌力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药理学特征(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临床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肌力。有条件的可检测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重症肌力有哪些类型?按临床分型如下:1.成人型Osserman分型如下:Ⅰ眼肌型(15%~20%)ⅡA轻度全身型(30%)ⅡB中度全身型(25%)Ⅲ急性重症型(15%)Ⅳ迟发重度型(10%)Ⅴ肌萎缩型2.儿童型3.少年型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较少见。重症肌力年平均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可发病,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20~40岁发病者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40~60岁发病者以男性多见,多合并胸腺瘤[1]。是否可以治愈?部分患者可治愈,患者肌力等症状逐渐自然缓解,或通过胸腺切除术后达到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依赖药物治疗,病程可迁延数年至数十年。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跨界医疗探索者·探索医疗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展示医疗领域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高文锋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