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何治疗 揭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3个疗法
作者:高明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主要是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由于患者在发病之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高血压,因此很多患者会对其进行忽视,从而导致疾病变得越来越严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肢体还会出现麻痹的情况。另外,还有些患者会出现心率失常、夜尿增多等异常的情况。下面具体介绍下这种疾病的三种主要治疗方法,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对其进行选择。
一、手术治疗
这种疾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具体来看,患者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来对疾病进行处理,不过首选的手术方法是腹腔镜肿瘤切除手术。这种手术可以有效地缓解病情,较快地让患者恢复健康,但是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在正式手术之前,要先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低血钾性碱中毒的问题,以免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出现心律失常的问题。
二、药物治疗
除了手术治疗以外,药物治疗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通常情况下,治疗这种疾病的首选药物是醛固酮拮抗药。这种药物可以和肾小管细胞质以及其核内的受体进行结合,从而对醛固酮起到抑制的作用。一般来说,如果患者体内的醛固酮有所增多,那么这种药物能达到的效果十分明显。
三、激素治疗
如果一些患者在检查之后发现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话,那么还可以使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方式来疾病进行进行处理。不过由于这类激素存在一定的刺激性,因此患者在用药期间要听从医生的安排,严格控制用药量以及用药的时间,以免加重病情。
以上就是这种疾病的几种主要治疗方法。关于这种疾病,越早治疗就越好,因此患者在发病之后除了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之外,还要及时到医院去进行诊治。在治疗期间,患者要多休息,尽量不要复杂的体力劳动。与此同时,患者还要定期测量体温和血压,以免病情突然加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肾素性醛固酮增多症)
阅读数 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由醛固酮分泌过多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症状表现可进行药物和手术进行疾病的治疗根据疾病类型,有的可通过手术治愈,预后好简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症)指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醛固酮,导致体内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属于常见病,尤其是在高血压患者中多见。早期症状明显,属于慢性病。可通过药物控制临床症状,有些类型的原醛症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理性的肾上腺组织,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有些类型的原醛症只能通过药物进行症状控制,遵医嘱进行治疗,预后较好[1][2]。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有血压异常升高(血压>140/90mmHg)等高血压表现,肌力、周期性瘫痪等低血钾表现。诊断依据:根据病人的高血压、肌力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低血钾(血钾<3.5mmol/L)、碱中毒(碳酸氢根离子>27mmol/L)、血和尿醛固酮含量增高等实验室阳性指标,以及CT显示肾上腺形态异常等,可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若血浆醛固酮(ng/dl)/肾素浓度[ng/(ml·h)]≥30对原发性醛固酮增生症的诊断有重要的筛查意义[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哪些类型?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6类:醛固酮瘤:APA;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包括: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Ⅱ型;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Ⅲ型;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Ⅳ型;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及异位醛固酮分泌瘤;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1]。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30~50岁多见,尤其是在高血压病人群中,患病率可达0.4%~16%,而在顽固性高血压(服用至少3种降压药,血压仍能降低)中占17%~20%[3]。是否可以治愈?本病可以治愈。但是要看疾病分型,有些可通过手术切除异常分泌醛固酮激素的病理性肾上腺组织,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其他适合手术的分型可通过药物治疗进行疾病的控制。是否遗传?是。一般有家族史,可出现高血醛固酮及类似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表现,有一定的遗传率。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