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性的疾病。在实践中,很多家长缺乏对小儿多动症的认识,经常将小儿多动症判断为其他疾病,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方法,不仅不利于小儿心理健康恢复,还可能加重病情。因此了解小儿多动症与一些常见疾病的不同,是非常有必要的。

1、小儿多动症与抽动症

在抽动症早期,小儿可能会出现挤眉弄眼、撅嘴、吸鼻子等症状,一些家长缺乏对抽动症的了解,会将其误认为多动症。尽管抽动症与多动症都属于幼儿时期的发育行为异常类疾病,但二者之间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抽动症的小儿可能会同时患上多动症,但多动症绝不可能表现出抽动的症状。

2、小儿多动症与精神分裂

由于精神分裂患者的自控能力也比较差,因此一些家长可能会将多动症判断为精神分裂。多动症与精神分裂有着本质的区别,尽管二者的自控能力都比较差,但精神分裂除了自控能力以外,在注意力的集中、排便以及睡眠习惯上,都和正常人差别不大。而多动症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比较差,精神长期处于比较亢奋的状态,经常兴奋少觉,难以形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饮食和排便也存在一些异常。

3、小儿多动症与焦躁症

多动症的患儿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会更容易出现哭闹行为,一些家长可能将其理解为焦躁症。焦躁症的患儿在遇到需要安静、纪律约束的场合,能够控制自己,保持安静,而多动症的患儿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会比较差。

了解小儿多动症与这些疾病的区分,能帮助家长在小儿多动症早期就及时的鉴别出来,并尽快展开治疗,降低多动症对小儿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当前医学上针对小儿多动症的改善,已经有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因此即使鉴别为多动症,家长也无需过于担心,耐心接受治疗即可。

向本文作者提问
王辉·主任医师
王辉主任医师三甲可处方
锦州市中心医院小儿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2174|响应时长36分钟
擅长:呼吸,消化,黄疸,皮疹,新生儿,
¥40
问医生
#多动症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是成人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与遗传、生理、心理及社会等诸多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注意分散、多动、冲动性行为简介成人多动症是一种成人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动症多在儿童时期发病,持续到青壮年阶段即为成人多动症。成人多动症检出率为1.1%~15.9%,我国的检出率为3.1%~6.3%[1]。成人多动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清楚,可能与遗传、生理、心理及社会等诸多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主要为注意分散、多动、冲动性行为,具体可表现为急躁、易怒、焦虑、抑郁等。目前本病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为主要手段。早期经积极规范地治疗,大部分患者精神状态可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但部分患者病情可反复发作,甚至有慢性化改变,对工作和社交产生一定的影响。症状表现:成人多动症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注意分散、多动、冲动性行为,具体可表现为急躁、易怒、焦虑、抑郁等。诊断依据:根据症状表现及相关家族病史,结合实验室相关检查,头颅CT、磁共振可见五羟色胺功能亢进,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功能低下,头颅磁共振可见胼胝体、尾状核体积减小,脑电图多出现异常,慢波活动增加,即可确认该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是,成人多动症检出率为1.1%~15.9%,我国的检出率为3.1%~6.3%[1]。是否可以治愈?一般难以自愈。经积极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精神状态可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但部分患者病情可反复发作,甚至有慢性化改变,对工作和社交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否遗传?是,成人多动症可能与遗传特质有关。是否医保范围?是
王辉·主任医师李志刚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