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主要是由于真菌导致的口腔黏膜的炎症。通常来说霉菌,是自然界分布比较广泛的真菌,不过鹅口疮却不是它引起的。鹅口疮是由于念珠菌引起的,白色的念珠菌感染人的口腔,就会导致人出现鹅口疮这种疾病,所以一定要及时治疗。
那么,鹅口疮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1、白糖和蚯蚓渗出液,在民间治疗鹅口疮,有把蚯蚓洗净后放在碗里,一般来说大概两条蚯蚓,再加上一些白糖,等到碗里有一些液体过后,把这些液体收集起来,涂在患处3~6次,能够治疗鹅口疮,但是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尝试,需要在医生的诊断下治疗。
2、生石膏、黄连,冰片和青黛,按照一定的比例开成药方,研磨成细细的粉末过后,只要每天涂上3~6次,能够达到治疗鹅口疮的目的,不过这种药物配伍,需要在正规的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避免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3、准备一些五倍子,通过炒制之后,加入一些白糖融化,晾干之后一起磨成粉末,加入一些枯矾和香油,磨成粉末的枯矾,一起搅匀,然后把它涂在患处,鹅口疮的白膜就会脱落,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不过需要在正规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鹅口疮是一种口腔疾病,出现这种疾病之后是非常痛苦的,但是一定不要盲目的自行用药治疗,需要及时的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不要相信所谓的偏方,用中药治疗,需要去正规的中医院开药,并且根据医嘱进行煎药,注意不要和其他药物搞混淆,以免药物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减少药物的效果,建议在吃中药的时候就不要吃西药,具体的治疗方法可以咨询主治医生。
向本文作者提问

徐耸副主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
好评100%|接诊量3
擅长:耳鼻喉头颈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问医生
#鹅口疮
阅读数 2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口腔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斑膜,同时可伴有局部痛感严重时可影响患儿正常的吞咽、呼吸功能简介新生儿鹅口疮又称雪口病、白念菌病,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而引起的一种口腔常见疾病。其病因主要与新生儿胃肠道菌群发育完善、口腔内菌群尚未稳定有关,当口腔卫生环境差、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时,容易导致白色念珠菌的滋生,从而导致白色分泌物产生而逐渐发展为鹅口疮。本病主要可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同时可伴有相关部位的痛感。由于患部形似奶块,需要与滞留奶块进行鉴别。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干预进行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家长平时应注意保持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减少感染的机会。症状表现:本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点状,形似奶块,易被擦去,如果强行擦拭,可导致下方出现红色创面。部分患儿可能会伴有局部疼痛、轻度发热、烦躁安、哭闹、进食困难等表现。诊断依据:将口腔黏膜白斑送实验室检测,显微镜下看到白色念珠菌丝及孢子即可诊断。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其发病率为2%~82%[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临床上一般采用碳酸氢钠溶液对患处黏膜清洗消毒,进行治疗。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门诊治疗报销。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