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老年高血压危象急性期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老年高血压危象急性期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而高血压危象则是高血压病发展至危重阶段的一种临床状态。当老年人出现高血压危象时,往往伴随着生命危险的威胁,因此及时进行急救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针对老年高血压危象急性期的急救方法:

1. 紧急降压:首先应立即给予患者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舌下含服或硝普钠静脉滴注等,迅速降低血压至安全范围。请注意,用药剂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务必遵医嘱。

2. 保持安静:将患者安置在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外界刺激,如噪音、强光等,有助于患者休息和血压稳定。

3. 监护与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并做好相关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 休息与吸氧: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以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5.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有助于病情恢复。

除了急救措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日常保健也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均衡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高血压病情,因此应戒烟限酒。

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5.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如老年人出现高血压危象,应及时送往正规医院就诊。在就诊过程中,应向医生详细描述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高血压危象不治疗会怎样?

高血压危象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危象分为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高血压急症需要迅速降压,常用的药物包括硝普钠、硝酸甘油、尼卡地平等。高血压亚急症则可以采用口服药物,如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等。 因此,高血压危象不建议不治疗,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医疗故事汇

1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血压调理方法有哪些?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神经内科医生在治疗高血压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这包括饮食调整,如低盐、低脂饮食,增加钾盐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适量运动,每周至少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常见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合并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达到目标血压。 此外,针对特殊人群的高血压管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调整。例如,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治疗目标为收缩压<15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mmHg以下;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为收缩压<90th百分位数或<120mmHg,舒张压<90th百分位数或<80mmHg。

绿色医疗倡导者

13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低血压治疗如何快速见效?

血压突然降低,可能是由急性心肌梗死、大量失血或液体丢失等原因引起。在神经内科,针对低血压的治疗通常包括明确病因的针对性治疗和升压治疗。首先,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可能还会进行心电图、血液检查等辅助诊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可能需要溶栓治疗或紧急冠脉介入;大量失血或液体丢失则可能需要输血或补液。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压稳定,避免器官灌注不足的风险。

未来医疗领航员

11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是什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控制难度较大,但并非无法控制。 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在于坚持‘三心’——信心、决心、恒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步骤: 1. 定期测量血压,1-2周至少测量一次。 2. 定时服用降压药,不要随意减量或停药。 3. 老年降压不宜过急,血压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 4. 学会自测血压,条件允许时自备血压计。 5. 注意劳逸结合、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6. 高血压患者可以采取饮食、运动、中药等保健方式。

老年健康守护者

10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血压治疗有几种方式?

高血压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大类。 生活方式干预方面,患者应采取低盐、低脂饮食,增加钾盐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适量运动,每周至少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药物治疗方面,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合并疾病等情况。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孕妇、肾脏疾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目标和药物选择应有所调整。

医疗之窗

11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治疗高血压,有哪些方法?

高血压,这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首先,生活方式的调整是基础,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其次,药物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见的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选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目标血压。另外,针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肾脏疾病患者,治疗策略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医疗科普小站

13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有效控制血压?

在日常生活中,血压的控制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以减少血脂和血糖的升高,同时限制盐的摄入量,以降低血压。此外,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富含抗氧化剂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预防高血压。治疗高血压时,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饮食上,应多样化,均衡营养,避免营养过剩或缺乏。

绿色医疗倡导者

12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有效缓解高血压症状?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以下是一些有效缓解高血压症状的方法: 1. 饮食调整: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钙等矿物质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2. 适量运动: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体重过重或肥胖。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高血压病情,应尽量避免。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6.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医疗故事汇

13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临界高血压如何预防?

当血压达到临界高血压标准时,虽然目前不算真正的高血压病,但如果不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将来患上高血压的风险会大大增加。首先,适当的运动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其次,饮食方面要注意低盐低脂,减少油腻食物和辛辣食物的摄入。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减少压力也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

健康驿站

13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用紫鹃茶提神醒脑和预防高血压?

紫鹃茶中的咖啡因和花青素可以提神醒脑、预防高血压。 具体食用方法:用水冲洗玻璃杯,取用大概3-5g分量的紫鹃茶叶,置于玻璃杯中,用开水冲泡,静置2分钟后,即可饮用。 适宜人群:易疲劳者、血压偏高者 禁忌人群:失眠多梦者、神经衰弱者、骨质疏松者

老年健康守护者

12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服用某种药物后能否饮酒,血压偏低,22岁男性,饮酒后一小时询问用药安全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3

医生建议:对于低血压患者,服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类药物时应特别注意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可能会加剧低血压头晕的风险。建议在饮酒后至少间隔4小时再考虑服药,并且在用药期间密切关注自身的血压变化和身体状况,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就医。同时,强调用药前详细阅读说明书,排除过敏及用药禁忌后遵医嘱,确保用药安全。

查看详情

高血压患者询问能否使用某些药物改善性功能,担心药物相互作用引发低血压。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

医生建议:对于高血压患者,选择治疗性功能障碍的药物时需格外谨慎,某些药物可能增加低血压的风险。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健康饮食、控制体重等,对于控制高血压、改善整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要。定期监测血压,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查看详情

患者询问喝酒后是否可以服用药物,特别是止痛药,担心药物效果和安全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3

医生建议:在考虑药物与酒精的相互作用时,应特别注意低血压风险及其他不良反应。对于头痛等症状,建议选择非药物治疗方式,如休息、冷敷等。若需服用止痛药,应避免饮酒,确保至少24小时的间隔,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和出血风险。同时,强调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遵医嘱用药,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就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