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了解妊娠高血压的形成原因
作者:刘薇
现在,妊娠高血压发病机制尚不彻底清楚,但怀疑和妊娠后胎盘构成、开释胎盘因子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性血管痉挛有关。尤其是40岁以上,有妊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等都高危人群,建议通过产前检查、动态监测来了解妊娠高血压的实际因素。下面了解一下,妊娠高血压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第一、这种疾病发生和多胎妊娠、炎症和免疫功用亢进或遗传要素有关,尤其是18岁以下或40岁以上的孕妈妈发生这种疾病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第二、缓慢肾病、血栓性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因素都会诱发妊娠高血压。这类患者不宜吃太咸的食物,也不要多吃腌菜,最好可以吃一些山楂、芹菜,以及辅佐降血压的食物,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第三、子宫胎盘缺血占妊娠高血压3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孕妈妈有双胞胎、多胞胎、羊水过多或子宫大导致宫腔压力增大、子宫血容量增大。这种情况下胎盘缓慢下降或减慢,就会引起胎盘缺血缺氧,导致妊娠高血压。
第四、前列腺素缺乏,会使血管舒张,如果血管舒张功用下降,就会导致血压升高,造成妊娠高血压。
第五、免疫和遗传也是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原因,而这与父母的隐性基因和免疫功能有关。因此,分析病因时,最好根据基因检测来判断疾病。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妇女孕期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的疾病。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与滋养层异常侵袭、遗传和营养有关,这时治疗方式上,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同时,患者要多休息,时刻监督母婴状况,如果妊娠高血压严重,就要及时停止妊娠。
#概述#妊高症
阅读数 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发病可能与胎盘缺血、免疫、遗传等因素相关表现为血压升高,可能出现水肿、泡沫尿等症状及早发现、及时干预,预后良好简介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发生于妊娠妇女的常见疾病,患者孕前一般高血压症状,由于妊娠等因素作用导致血压升高随之出现尿液泡沫增多、下肢水肿、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分娩后大部分患者血压可恢复正常,但仍有少数患者高血压再恢复。本病的具体病因目前尚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胎盘缺血、氧化应激、营养缺乏等因素相关。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可控制血压保持稳定,保障母婴安全;若未及时干预治疗,可影响胎儿发育,危害母婴健康,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症状表现:常见症状为尿液泡沫增多、下肢水肿、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诊断依据:本病需根据患者病史(高血压、子痫前期等病史或家族史)、症状(头痛、头晕、水肿等)、体征(血压≥140/90mmHg、下肢水肿等)、实验室检查(血小板降低、凝血异常、蛋白尿等)及影像学检查(脐、子宫动脉等血流减少,胎儿发育落后等)等检查结果综合诊断。妊娠高血压有哪些类型?按照严重程度可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在孕妇中,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5%~10%,且初孕女性的发病率约为6%~17%,再孕女性约为2%~4%[1][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经积极干预及药物治疗后可控制血压保持稳定,一般产后12周内血压可恢复正常,少数患者高血压再复原。是否遗传?是。本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3]。是否医保范围?是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