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应该是如何治疗
作者:惠丽超
多发性硬化一般可以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两个阶段,针对不同的患病阶段,用药往往也是有所不同的。为此建议多发性硬化患者,应该要根据自己的病程分期,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那么,多发性硬化患者应该要如何进行治疗呢?
1、激素类药物:在急性期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应该要采用激素类药物来进行治疗。激素类药物可以在比较短短时间内,快速抑制神经的炎症水肿症状,建议采用急性发作期间的患者,应该要所以激素类药物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症状,而且还可以减少其它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2、干扰素药物:对于处于缓解期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应该要根据自己的病理特点,选择不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性的使用一些干扰素药物来进行治疗。另外,也可以辅助于硫唑嘌呤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3、替代疗法:如果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在合并有继发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以后,还可以考虑使用替代疗法来进行治疗。目前,在临床上一般可以采用骨髓移植和细胞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骨髓移植和细胞移植对多发性硬化有着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4、积极预防:由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建议大家首先应该要做好积极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病毒感染,调理自身免疫系统功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预防感冒,均衡膳食营养,合理锻炼身体,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多发性硬化发生以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视力减退、肌无力、感觉异常、智能低下等症状表现。为此,建议大家在治疗过程中,应该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检查结果以及不同的临床表现,来选择最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
#全身性多发性硬化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症状为肢体力、麻木瘙痒感等及视力障碍应及早正规治疗,可减少复发和残疾简介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近皮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遗传与环境等因素相关。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常见肢体力、肢体麻木、瘙痒、针刺感等感觉异常、眼肌麻痹、视力下降、复视、共济失调(运动和协调动作出现平稳的状态,能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发作性症状及精神症状等。多发性硬化患者尽管最终可能导致某种程度功能障碍,但大多数多发性硬化患者经过分期治疗、对症治疗,预后较乐观,约半数患者发病后10年只遗留轻度或中度功能障碍,病后存活期可长达20~30年,但少数患者可于数年内死亡[1]。症状表现: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常见症状有肢体力、肢体感觉异常(如肢体感觉麻木、瘙痒等)、眼肌麻痹、视力下降、复视、共济失调、发作性症状及精神症状等。诊断依据: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以客观病史和临床体征为基本依据;充分结合辅助检查特别是核磁共振,寻找病变的时间多发及空间多发证据;还需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尽可能寻找电生理、免疫学等辅助证据。依据患者发病年龄在10~50岁;缓解后常多次复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同时存在着两处以上的病灶,并经过核磁共振、诱发电位等检查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多发性硬化有哪些类型?根据病程可分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进展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为罕见病。发病年龄多集中在20至40岁,10岁以下及50岁以上患者少见,男女患病之比约为1:(1.4~2.3)。发病率和患病率与地理分布和种族相关,我国属于低发病区,高发地区包括欧洲、加拿大南部、北美、新西兰和东南澳大利亚,发病率为60/100,000~300/100,000。离赤道越远,发病率愈高。赤道穿过的国家国家发病率小于1/100,000,亚洲和非洲国家发病率较低,约为5/100,000[2]。是否可以治愈?多发性硬化能治愈。但积极正规治疗可减少多发性硬化的复发,减少多发性硬化导致的功能障碍或者残疾,提高生活质量。是否遗传?是。多发性硬化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较一般人群高12~15倍[2]。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