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神经性厌食症的情况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侯秀峰

神经性厌食症指的是患者通过各种不正常的方式,降低体重导致疾病,按照具体的表现可以分为限制性厌食症和暴食清除型厌食症。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跳餐、过度关注体重、锻炼失控等表现,不加以控制极容易导致免疫能力降低、心血管异常等疾病。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改善病情的手段。

1、营养重建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由于对饮食极为苛刻,通常会出现体内营养结构失调的情况,因此进行营养结构重建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制定方案,构建能量摄入曲线,重度患者从每日最低800-100大卡逐渐上升到1500大卡,之后以每日2-3天增加200大卡左右的速度上升。在情况稳定后再逐渐降低,并保持在每日摄入1800-2300大卡的水平。

2、心理干预

对于青少年神经厌食症患者,进行家庭干预的效果最好,可以使用FBT方案,具体的内容包括20次家庭会谈。首先父母要在初期负责给孩子制定饮食计划,在孩子体重逐渐上升之后,将饮食的支配权和选择权慢慢交还给孩子,培养独立的饮食意识。对于成人患者,则可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和焦点精神动力学治疗来改善症状。

3、 精神药物治疗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由于精神刺激,或者精神紧张引起的神经性厌食症。对于药物的选择,要参考患者具体的精神症状进行选择,比较常用的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心境稳定剂,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等,在服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使用小剂量,而且不宜长期服用。

以上,就是可以改善神经性厌食症的几种方式。除此之外,脑深部电刺激和立体定向损毁术等前沿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在恢复方面,大多数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可以在青春期或者青年时期完全缓解,只有极少数极端的情况无明显改善,甚至会发展为重度抑郁的情况。

#厌食病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以严重的体重下降和营养良为主要特征患者对体型认知歪曲,可伴发严重的精神障碍病程迁延,症状可反复发作,需长期持续治疗简介神经性厌食(anorexianervosa),简称厌食症,是心理学上进食障碍的一种重要类型,该病多见于女性,通常在青春期起病,呈慢性病程,可以持续至成年。主要特征是严重的体重下降,和与营养良有关的继发性问题(如出现贫血、骨质疏松、闭经等并发症),且大多数患者会合并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对自己的体型有歪曲的认知,即使体重已经显著低于正常值,仍然认为自己过度肥胖,并采取节食、催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过度运动等方式进一步减轻体重。神经性厌食临床死亡率较高,患者可因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死亡,或者因精神障碍而自杀,有研究显示,在所有类型的精神障碍中,神经性厌食的死亡率最高。因此,为降低神经性厌食患者的死亡风险,早期即应积极进行干预治疗,主要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1][2]。症状表现:神经性厌食,以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和体象障碍(即体型认知歪曲,表现为患者已经明显消瘦,但仍然认为自己太胖或者担心发胖)为特点,伴有严重的进食限制(通过主动节食来故意限制食物摄入)和其他减重行为(如催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过度运动等)。诊断依据: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心理评估等方法明确诊断。体格检查:查体发现消瘦、体重下降,测算BMI体质量指数≤17.5,或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的15%以上。精神心理评估:患者已经处于低体重和体型消瘦状态,但仍害怕体重增加或者变胖,或错误地认为低体重属于正常或超重,否认病态低体重的危害性。同时,患者的自我评价会过分受到体重和体型的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强迫心理。因此,对于低体重的神经性厌食症疑似病人,还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评估,以明确其精神心理状态。神经性厌食有哪些类型?根据临床表现,神经性厌食可分为:限制型神经性厌食暴食/清除型神经性厌食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神经性厌食好发于青春期女性。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12~15岁,第二个高峰在17~21岁[3]。是否可以治愈?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大部分神经性厌食的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可以改善症状并达到治愈;少数病情严重或未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往往预后佳,临床死亡率较高。是否遗传?是。神经性厌食的发生有明显的家族趋势,遗传率高达28%~74%[4]。是否医保范围?是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王银妹副主任医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