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肺心病有哪些穴位
作者:侯秀峰
肺源性心脏病是肺动脉高压引发的心脏病,所以在治疗时需要同时兼顾肺部以及心脏的问题。早期的肺源性心脏病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缓解肺部和心脏的压力,减轻病情程度,但是晚期的肺心病需要先到医院进行治疗,等到病情有所缓解后,可以借助针灸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针灸穴位。
1、温肺
由于肺心病患者的肺部常有炎症,并且患有肺动脉高压,所以通过温肺的方式,可以缓解肺部的炎症和压力。针灸的部位选择的是肺俞穴、中府穴、丰隆穴,针灸的方式主要是捻转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大椎穴和曲池穴的放血疗法,进行清热化痰的治疗。
2、强心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会处于衰竭状态,所以强心的治疗可以帮助缓解心脏的衰竭。针灸的部位是心俞穴、至阳穴,采取的方式可以是捻转法,也可以选择艾条或艾柱灸的方法。心脏衰竭常常面临比较危急的状况,所以需要在病期稳定的时候进行针灸,如果心衰情况比较严重,还是住院治疗比较稳妥。
3、温肾健脾
虽然肺心病主要集中在肺部和心脏部,但是因为中医更注重整体的调理,所以在温肺强心的同时,需要温肾健脾,以提插法或捻转法针灸肾俞穴、足三里、太溪穴。这样身体的整体素质能得到提高,以更好的状态进行恢复。
上述的三个部分就是针灸治疗肺心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的针灸可以调理身体,保证身体的状态,使之更容易从病期中恢复。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药物还是针灸都不能使肺心病痊愈,所以在治疗期间不能强求治疗效果,能够通过针灸维持一个较好的状态,就不怕病魔的困扰。
#肺心病
阅读数 3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因肺动脉高压引发的心脏疾病多在春、冬季节和气候骤然变化时急性发作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简介肺心病的全称为肺源性心脏病,是因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导致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多发于春、冬季节或气候骤然变化时急性发作。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劳动耐力下降(表现为劳动后气急、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表现为劳动后气急、胸闷、呼吸困难等)。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病史、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的主要症状、阳性体征(如发绀、呼吸衰竭、颈静脉怒张等体征)、辅助检查(包括血气分析、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电图检查、核磁共振等),即可诊断。肺心病有哪些类型?急性肺心病慢性肺心病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普查结果表明,年龄>14岁人群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为4.8‰。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治愈。本病常反复急性加重,随肺功能的损害病情逐渐加重,多数预后良,病死率约在10%~15%,但经积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预期寿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