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脊髓脊膜膨出并发症有哪些

脊髓脊膜膨出并发症有哪些

脊髓脊膜膨出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除了脑膜炎脑积水、神经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常见的并发症外,脊髓脊膜膨出患者还可能面临以下问题:

1. 脑膜炎:脊髓脊膜膨出患者一旦发生囊壁破裂,细菌入侵脑部组织,极易引发脑膜炎。此时,积极控制炎症,加强支持治疗至关重要。

2. 椎管畸形:位于腰骶部的脊髓脊膜膨出患者,椎管内畸形现象较为严重,如脂肪沉积等。这些沉积物对脊髓造成牵拉,影响下肢功能,导致行走困难、步履蹒跚等问题。

3. 大小便失禁:部分脊髓脊膜膨出患者可能出现泌尿系统并发症,如大小便失禁。这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带来负担。

4. 神经功能障碍:脊髓脊膜膨出可能导致足内翻高弓足畸形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

针对脊髓脊膜膨出,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2. 适当运动: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3. 饮食调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4. 心理调适: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面对疾病,减轻心理负担。

总之,脊髓脊膜膨出患者应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治疗和护理,以降低疾病带来的危害。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用法用量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感染药物,尤其在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严重感染时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本文旨在向广大读者介绍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正确用法与用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药物。 1.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基本信息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属于磺胺类药物,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合成,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它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 2. 用法用量 使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前,需先用无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将其稀释成5%的溶液,随后缓慢进行静脉注射。若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药物浓度不应超过1%。成人在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严重感染时,首次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0毫克,随后每日剂量调整为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分3至4次给药。对于2个月以上的小儿,治疗一般感染时,每日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0-75毫克,分2次给药;若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则剂量增至每日每千克体重100-150毫克,同样分3至4次给药。 3. 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时,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建议自行调整剂量或用药方案。由于该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使用前应详细告知医生个人过敏史及既往病史。此外,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时,应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4. 实际案例分析 以一位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入院的患者为例,该患者在确诊后立即接受了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治疗。根据其体重,医生计算出首次剂量和后续维持剂量,并严格按照分次给药的原则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最终康复出院。这一案例说明了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重要性。 5. 日常生活中的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感染的发生是避免使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等抗生素的最佳方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已知的感染源、及时接种疫苗等措施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药物,切勿自行购买或使用抗生素。 结论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作为一种有效的抗感染药物,在严格遵循医嘱的前提下,可以为患者带来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对于确保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使用方法,合理用药,共同抵御疾病的侵袭。

健康驿站

10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不治疗能自愈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如果不治疗,并不能自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传染性较强,主要临床表现有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淤点、瘀斑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会导致休克、脑疝甚至死亡。 因此,一旦确诊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必须及时隔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积极抗感染、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此外,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有效措施,平时注意多饮水,少去人多的地方,注意勤开窗通风和个人卫生,也有助于预防该病的发生。

远程医疗新视界

19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怎么回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传染性较强。 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淤点、瘀斑等。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流脑疫苗、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可能导致休克、脑疝甚至死亡。 所以,了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症状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医疗之窗

21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俗称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它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患者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淤点、瘀斑等症状。 确诊主要依靠脑脊液检查。 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积极抗感染、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彻底治愈,不会遗留明显并发症和后遗症。 但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休克、脑疝甚至死亡。 因此,及时接种流脑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脑的关键。

运动与健康

19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怎么治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又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这种疾病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患者需要及时隔离治疗。 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淤点、瘀斑等。确诊主要依靠脑脊液检查。 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积极抗感染、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彻底治愈,不会遗留明显并发症和后遗症。 然而,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休克、脑疝甚至死亡。因此,接种流脑疫苗至关重要。平时注意多饮水,少去人多的地方,勤开窗通风,保持个人卫生,也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措施。

全球医疗视野

19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发烧退烧后能打流脑疫苗吗?

发烧退烧后可以接种流脑疫苗。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尤其在冬春季节流行。15岁以下儿童和两岁左右的婴儿容易患病。如果发烧或处于疾病急性期,不建议接种流脑疫苗,建议康复后再补种。 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手段。通常情况下,在发烧退烧后,身体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此时接种流脑疫苗是安全的。 接种流脑疫苗前,建议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疫苗的适用性。

医疗星辰探秘

2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发烧退烧后接种流脑疫苗安全吗?

发烧退烧后是可以接种流脑疫苗的。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尤其在冬春季节流行。15岁以下儿童是易感人群,尤其是两岁左右的婴儿。 在发烧或疾病急性期,不建议接种流脑疫苗,因为此时接种疫苗可能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建议等康复后再补种。 流脑的后果严重,可能导致脑膜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预防流脑非常重要。 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的方法。除了接种疫苗,还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这些都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跨界医疗探索者

1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发烧退烧后能打流脑疫苗吗?

发烧退烧后是可以接种流脑疫苗的。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冬春季节为流行高峰期,15岁以下儿童容易患这种病,两岁左右的婴儿患病率比较高。 如果孩子发烧或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暂时不宜接种流脑疫苗。建议等孩子康复后再补种疫苗,以确保疫苗效果。 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有效手段,家长应按照疫苗接种程序为孩子接种。

健康百科

21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发烧退烧后能自己好吗?

发烧退烧后是可以接种流脑疫苗的。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尤其在冬春季节,15岁以下儿童容易感染。虽然发烧或疾病急性期不宜接种,但一旦康复,补种疫苗是必要的。 流脑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因此,即使发烧后痊愈,也应尽快接种流脑疫苗,以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健康管理专家

18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首选药物是什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由于青霉素对脑膜炎双球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中,青霉素是首选药物。 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时,通常需要加大青霉素的剂量,因为青霉素本身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然而,在炎症情况下,青霉素通过血-脑屏障的率会增加,但通常需要加大浓度治疗。 一般疗程相对不是很长,大约1周的时间,脑膜炎双球菌就可以被控制。但具体的疗程,还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 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以选择三代头孢,如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这两种药物对血-脑屏障的通过率较高,可以选择用于治疗。 对于头孢曲松,常规情况下用于其他部位的感染,一般一天可以选择一次。但如果是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般需要一天应用两次。

AI医疗先锋

20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三天未进食、睡眠不足、心烦,患者疑问是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及处理建议?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33

医生建议:考虑到患者的症状,可能存在神经系统问题,建议到神经内科进行检查,如脑电图等。同时,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问题。由于长时间未进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建议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适当进行放松和休息。

崔激平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3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经常头痛,时间不固定,怀疑是否与鼻窦炎有关,希望医生能给出专业的解答和建议。患者年龄、性别未知。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总交流次数:21

医生建议:根据CT结果,鼻窦炎的可能性较小。考虑到头痛的特点,可能与神经系统有关,建议就诊于神经内科。对于眉毛之间的疼痛,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适当进行放松和休息。

吴东卿

主治医师

黄石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老年人脚趾疼痛,夜间加剧,担心是疾病的迹象,寻求医生建议。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总交流次数:8

医生建议:考虑到患者的症状和年龄,可能是丘脑痛引起的神经性疼痛。可以使用加巴喷汀等药物来帮助管理疼痛。同时,建议改善睡眠质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适当进行物理活动和按摩,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和减轻疼痛。

任泽鹏

主治医师

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推荐医生
孙永安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三甲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偏头痛(4例) 神经病变(3例)
专业擅长:头痛、眩晕、帕金森病、脑炎、颈椎病、脑血管病、神经免疫病及神经系统复杂病症的诊治,对难治性眩晕及良性位置性眩晕诊治独具心得。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好评率:99% 接诊量:7505
张志川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三甲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病毒感染(75例)
专业擅长: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短暂行脑缺血发作),脑出血,帕金森病,头晕,眩晕,美尼尔氏病,头痛,睡眠障碍,神经症,周围神经病,焦虑抑郁状态,躯体化障碍,痴呆,脑血管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认知记忆障碍,痴呆,帕金森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诊断及治疗(脑动脉造影、脑动脉取栓、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量:6012
汤占斌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三甲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肢体疼痛(1例) 神经损伤(1例)
专业擅长:脑梗死。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症,脑炎,面神经炎,脑出血。周围神经病 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失眠,焦虑,抑郁,植物神经紊乱,偏头痛,头晕,高血压
好评率:100% 接诊量:1146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