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指的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扩张。由于动脉瘤内部压力较高,一旦破裂,可能引发严重的脑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一、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颅内动脉瘤在发病初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以下表现:

1. 眼部症状:上睑下垂、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等。

2. 头痛:剧烈的头痛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常见症状。

3. 呕吐:可能与头痛伴随出现。

4. 癫痫: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发作

5. 昏迷: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昏迷。

二、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适用于急性发作期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可以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和出血。

2.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将弹簧圈等材料送入动脉瘤,堵塞瘤腔,达到治疗目的。

3. 药物治疗:对于不能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4. 术后护理: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

三、预防与日常保养

为了预防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建议以下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

2.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血管损伤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颅底肿瘤手术效果如何?

神经外科颅底手术是一项高难度的医疗技术,涉及到大脑底部结构的手术,对于脑部肿瘤、颅咽管瘤、脑干肿瘤和颅内动脉瘤等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吴斌教授,作为神经外科的权威专家,每年完成超过400例此类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进行神经外科颅底手术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MRI、CT扫描等,以明确诊断和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显微镜下进行精细的操作,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恢复和康复治疗,以帮助身体恢复和功能重建。 吴斌教授强调,神经外科颅底手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技术水平,还与患者的积极配合和术后护理密切相关。

医疗趋势观察站

11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梗塞治疗多久可见效?

在神经内科,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治疗脑梗塞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血压药物和降血脂药物等,以预防血栓形成和降低血压。手术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如颅内动脉瘤破裂等。康复治疗则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治疗脑梗塞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需要数周至数月的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脑梗塞的治疗效果还受到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随访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疗科普小站

12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微创手术如何解决神经问题?

神经外科已从显微神经外科发展到微创神经外科阶段,微创手术通过最小创伤的操作,保护脑神经功能,减少医源性损伤。这包括影像引导外科学、微骨窗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手术、介入神经放射学、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分子神经外科学。影像引导外科学利用现代影像技术和计算机结合,实现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和术中实时定位。微骨窗入路通过小切口和骨窗减少脑组织损伤。神经内镜辅助手术能缩小开颅范围,提高手术效果。介入神经放射学通过血管途径治疗颅内动脉瘤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如伽马刀治疗适合深部或重要功能区肿瘤。分子神经外科学利用分子生物化学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智慧医疗先锋者

13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梗塞治疗有哪些方法?

在神经内科,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神经保护剂等来控制疾病的发展。物理治疗包括电刺激、热敷、按摩等,有助于缓解症状。而介入治疗则是在影像学引导下,对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进行微创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治疗通常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对于脑出血,治疗策略可能包括止血、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等。 神经系统的炎症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治疗通常涉及抗病毒、抗感染和免疫调节治疗。帕金森氏病和重症肌无力等运动障碍疾病,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神经内科的介入治疗越来越普遍,如治疗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可以有效减少手术风险和恢复时间。

康复之路

10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胶质瘤手术如何快速恢复?

在神经外科领域,颅底手术是一项技术要求极高的手术。以吴文斌教授为例,他每年都要完成超过400例的复杂颅底肿瘤、颅咽管瘤、脑干肿瘤和颅内复杂动脉瘤等手术。术后恢复是患者及家属关注的重点。首先,术后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其次,合理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有助于身体恢复。此外,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术后康复训练同样重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如语言、肢体运动等,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同时,心理护理也不可忽视,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恢复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之道

12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神经外科手术有哪些?

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颅脑外伤:针对颅脑外伤造成的颅内血肿、颅骨缺损修补等。 2. 颅脑肿瘤:包括大脑和小脑部位的肿瘤,以及脑深部肿瘤和脑室内肿瘤的切除。 3. 脑血管病:如颅内动脉瘤的开颅夹闭术、脑动静脉畸形开颅切除术等。 4. 颅内炎症:如炎性肉芽肿切除术、脑脓肿切除术。 5. 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如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颅神经疾患的微血管减压术,以及帕金森病患者的脑深部电刺激术等。

医疗新知速递

12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管内治疗如何改变脑出血患者命运?

血管内治疗,作为现代神经外科的一项重要技术,已经在治疗脑出血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它通过在X光监视下进行微创手术,直接处理脑部血管问题,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和风险。 脑动静脉畸形(AVM)和动脉瘤是常见的脑出血原因,血管内治疗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例如,ONYX液体栓塞剂的应用,为治疗AVM和动脉瘤提供了新的选择,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ONYX是一种非粘附性液体栓塞剂,与传统的NBCA相比,它具有更高的完全栓塞率和更低的并发症。在治疗动脉瘤时,ONYX与球囊或血管内金属支架结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ONYX的使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如价格较高、潜在血管毒性以及操作要求严格等。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生操作技巧的提高,ONYX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

健康驿站

11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

现代神经外科已从显微神经外科发展到微创神经外科学阶段。微创神经外科注重最小创伤、保护脑神经功能,减少医源性损伤。治疗方法包括影像引导神经外科、微骨窗入路手术、神经内镜辅助手术等。 影像引导神经外科利用现代影像技术和导航系统,准确显示病灶位置和周围结构,减少手术并发症。 微骨窗入路手术通过头皮小切口、微骨窗,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适用于脑深部病变。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通过神经内镜放大手术野,提高手术效果。 介入神经放射学通过血管内途径进行治疗,适用于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如伽马刀治疗,适用于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病变。 分子神经外科学利用分子生物化学技术治疗,如基因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等。

精准医疗探秘

12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部CT检查去哪里挂科?

脑部CT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多种大脑疾病。若要进行脑部CT检查,通常需要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或者急诊科的号。神经内科主要处理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外科则专注于神经系统外科手术和创伤处理;急诊科则适用于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头部外伤等。 脑部CT检查可以诊断的疾病包括头部外伤、脑挫裂伤、硬脑膜下血肿、硬脑膜外血肿、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脑内肿瘤、脑积水、脑的先天性畸形等。

跨界医疗探索者

11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动眼神经麻痹治疗多久见效?

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可能导致眼球转动受限、眼球向下斜视或上睑下垂等症状。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通常需要通过神经内科进行。治疗过程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如使用激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癫痫药物等,旨在减轻炎症和缓解症状。手术治疗可能适用于因肿瘤、动脉瘤等结构性病变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物理治疗如眼球运动训练和面部肌肉锻炼,有助于恢复眼球的运动能力。 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通常,药物治疗可能在几周内开始见效,而手术治疗可能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来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恢复眼球运动能力,而不会影响视力。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定期进行随访。

医疗故事汇

1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颅内动脉瘤密网支架加弹簧介入治疗后,如何进行抗血栓治疗?患者女性57岁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44

医生建议:针对颅内动脉瘤密网支架加弹簧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抗血栓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再次出血的风险。建议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血栓药物,同时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饮酒,定期复查,监测血栓情况。若出现任何不适,如头晕、恶心、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希望患者能够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查看详情

半月前患急性基地动脉脑梗死,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伴有颅内出血,目前病情稳定,需要持续用药。患者男性67岁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43

医生建议:脑梗死患者术后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定期复查以防止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对于恢复也有很大帮助。

查看详情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如何正确用药?患者女性55岁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总交流次数:11

医生建议:对于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的患者,术后用药主要是为了预防血栓形成,通常会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小板功能,避免出血倾向。同时,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若出现头痛、恶心、出血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请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AI医生助手

AI智能健康助手

在线服务中
24小时 24小时响应
智能诊断 智能症状分析
专业保障 专业医疗保障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
推荐医生
孙永安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三甲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偏头痛(4例) 神经病变(2例)
专业擅长:头痛、眩晕、帕金森病、脑炎、颈椎病、脑血管病、神经免疫病及神经系统复杂病症的诊治,对难治性眩晕及良性位置性眩晕诊治独具心得。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好评率:99% 接诊量:6686
李智花

主治医师

神经内科

三甲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癫痫病(1例)
专业擅长: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新乡医学院神经病学专业。曾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神经重症的急危重症医学救治,擅长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脑血管病、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神经危重症、神经介入及疑难病症的诊断及治疗,掌握重症医学多种抢救诊疗技术。
好评率:99% 接诊量:31006
戴大伟

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三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专业擅长:1. 脑神经外科:(1)脑肿瘤(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鞍区肿瘤、海绵窦肿瘤、桥小脑角区肿瘤、岩斜区肿瘤、脑室内肿瘤、松果体区肿瘤、脑干肿瘤)和脑血管病(脑梗塞、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等),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2)脑外伤、脑出血及后遗症(脑积水、颅骨缺损、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昏迷促醒、神经功能重建、神经调控和康复工程 )。 2. 脊柱脊髓神经外科:(1)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脊膜瘤、复杂椎管内外沟通肿瘤、高难度脊髓肿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椎管内囊肿、骶管囊肿、脊柱转移瘤(肺癌、乳腺癌、肝癌等)、脊柱原发肿瘤;(2)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椎管狭窄、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及后遗症(脊髓电刺激、神经调控技术);(3)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扁平颅底、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4)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动静脉瘘、髓周动静脉瘘、脊髓海绵血管瘤)、脊髓拴系综合征等、腕管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压迫。 专家门诊: 周一上午:仁济医院南院,江月路2000号,门诊大楼3楼专家B区1诊室 周三下午:仁济医院东院,浦建路160号,门诊大楼6楼专家18诊室
好评率:100% 接诊量:258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