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和骨髓炎怎么区分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陈新灿

骨科疾病不如其它疾病在生活中常见,但是一旦患了这类疾病是很麻烦的。常见的骨科疾病除了骨折这种外伤外,就数骨结核骨髓炎最常见了。这两种疾病都发生在骨骼上且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骨结核与骨髓炎。

骨结核是因为结核杆菌入侵人体骨骼系统而引起的结核性病变,常见的结核杆菌主要是肺结核杆菌,所以骨结核在临床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而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造成骨质破坏或骨质增生,属于骨骼炎症性疾病。常见的造成骨髓炎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从定义来看,这两种疾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接下来看看两种疾病的发病特点。

骨结核疾病主要发生在人体的负重关节,如脊柱、膝关节、肘关节等。而骨髓炎通常是发生在脊柱和股骨,因为这些部位血管分部密集,能够加速细菌的传播。既然两种疾病所影响的部位不同,那么犯病后的症状肯定是不同的。

骨结核患者的症状有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两大类。全身症状包括低热、食欲不振和夜间盗汗等。局部症状有患处疼痛、肿胀和关节灵活性变差以及混合性感染。而骨髓炎的症状主要有全身高热或寒战、疼痛等,严重的患者也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的表现。两种疾病症状有类似,但是骨结核患病后具有一定的无症状期,而且骨结核不及时治疗会有截瘫的可能,相比骨髓炎骨结核属于严重疾病。

从上述这些内容可以看出骨结核和骨髓炎之间存在着很大区别,这两种疾病都属于重大疾病,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范。如果身体出现关节疼痛或肿胀时,一定要尽快就医检查。此外,中老年人应当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可以增强骨质预防这些疾病。

#骨结核
阅读数 3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主要表现为低热、消瘦、盗汗、疼痛、活动受限常引起混合感染、畸形、骨折,有传染可能性通过清除病灶、使用抗结核药物,可治愈简介骨结核是由结核杆菌经血液、淋巴或者直接蔓延到达骨组织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好发于脊柱、膝关节、髋关节与肘关节。若患者排菌则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消化道感染、母婴传播。常表现为低热(口腔温度在37.3~38.2℃之间)、盗汗、乏力、消瘦、结合部位疼痛、活动受限,可引起混合感染、畸形、脓肿与瘘道等并发症。早期接种卡介苗可降低发病率,在一般治疗和抗结核药物的控制下,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预防并发症,但治疗及时、规范,严重时可引起截瘫。症状表现:主要症状为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结合部位疼痛、活动受限等。诊断依据:医生通过询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核磁共振)等确诊。骨结核有哪些类型?根据解剖部位同可分为:骨松质结核(又可分为中心型和边缘型)骨干结核干骺端结核[1]。根据发病原因同可分为:原发性骨结核(少见)继发性骨结核是否具有传染性?取决于患者是否向外界排出结核杆菌,若患者排菌则有传染性,否则通过什么方式传染?为主要的传播方式:空气传播,咳嗽时结核分枝杆菌在飞沫中经空气传播;消化道感染(如饮用含有结核杆菌的牛奶)、母婴传播(结核杆菌经胎盘传给胎儿)、经皮肤伤口感染等极少见;怎么预防?目前主要通过接种卡介苗来预防。是否常见?本病常见,为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发达国家主要累及老年人,发展中国家多发于儿童和青年,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其发病率达11.6%[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在抗结核药物的控制下,及时、彻底地清除病灶,绝大多数病人可以治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刘文生副主任医师北京积水潭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