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颅骨结核如何治疗
作者:董征
颅骨结核是以局部头皮肿胀、午后低热、食欲差、面颊潮红和盗汗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形成多与邻近病灶蔓延和结核杆菌散播,这两种因素有关。在治疗颅骨结核时,患者可尝试以下三种方法,就能有效的减轻身体症状,获得良好的预后。
1、局部处理:局部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灶,一般情况下病情较轻的患者只需完成处理受累颅骨、搔刮皮下增生的肉芽组织、冲洗伤口、放入链霉素、置入引流条、缝合和换药这几个步骤,就能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病情较重的患者则需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将病灶彻底清除干净。
2、全身用药:在发病后,患者可使用新福林、链霉素、对氨水杨酸和异烟肼等治疗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具有抗结核的功效,能够帮助患者消除体内的结核。在用药的同时,患者还应注意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充分休息和加强营养,才能增强全身用药的治疗效果,让颅骨结核好的更快。
3、并发症治疗:颅骨结核可诱发脑膜炎、癫痫发作、脑内结核瘤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了这类并发症,那么就需要使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并发症严重者则应先进行CT、MRI检查和脑血管造影等方面的检查,然后再通过开颅手术的方式将结核球切除。
在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治疗之后,多数患者都能获得积极的治疗效果,也有少数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才能控制住病情。不管患者属于哪种情况,都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管理好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快的康复。
#骨结核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主要表现为低热、消瘦、盗汗、疼痛、活动受限常引起混合感染、畸形、骨折,有传染可能性通过清除病灶、使用抗结核药物,可治愈简介骨结核是由结核杆菌经血液、淋巴或者直接蔓延到达骨组织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好发于脊柱、膝关节、髋关节与肘关节。若患者排菌则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消化道感染、母婴传播。常表现为低热(口腔温度在37.3~38.2℃之间)、盗汗、乏力、消瘦、结合部位疼痛、活动受限,可引起混合感染、畸形、脓肿与瘘道等并发症。早期接种卡介苗可降低发病率,在一般治疗和抗结核药物的控制下,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预防并发症,但治疗及时、规范,严重时可引起截瘫。症状表现:主要症状为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结合部位疼痛、活动受限等。诊断依据:医生通过询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核磁共振)等确诊。骨结核有哪些类型?根据解剖部位同可分为:骨松质结核(又可分为中心型和边缘型)骨干结核干骺端结核[1]。根据发病原因同可分为:原发性骨结核(少见)继发性骨结核是否具有传染性?取决于患者是否向外界排出结核杆菌,若患者排菌则有传染性,否则通过什么方式传染?为主要的传播方式:空气传播,咳嗽时结核分枝杆菌在飞沫中经空气传播;消化道感染(如饮用含有结核杆菌的牛奶)、母婴传播(结核杆菌经胎盘传给胎儿)、经皮肤伤口感染等极少见;怎么预防?目前主要通过接种卡介苗来预防。是否常见?本病常见,为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发达国家主要累及老年人,发展中国家多发于儿童和青年,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其发病率达11.6%[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在抗结核药物的控制下,及时、彻底地清除病灶,绝大多数病人可以治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