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西药治疗方法有哪些
作者:侯秀峰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这种疾病会使得患者的排便次数增多,每天大于三次或是粪便量总量大于200克,同时粪便呈稀薄状或是带有粘液、脓血、未消化的食物。该病主要跟肠道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或是分泌能力增加,致使大便含水量增加有关。那么该病治疗的西药方法呢?下面来了解一下吧。
1、止泻药
不同的止泻药,作用机制不同,但是最终都能达到缓解患者症状的效果。其中药用炭、蒙脱石散等,可以保护胃黏膜,达到止泻的效果。地芬诺酯、洛哌丁胺等,可通过减少肠胃蠕动,达到止泻的效果。生长激素、消旋卡曲等药物,则可通过抑制肠道过度的分泌,达到止泻的效果。
2、肠道微生态制剂
慢性腹泻患者,常伴有肠道微生态失衡,而益生菌有助于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恢复肠道天然屏障的保护作用,改善腹泻症状。一般常见的肠道微生物制剂有粪链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不过要注意的是免疫力较低、早产儿、心瓣膜、卵巢综合症等患者,需谨慎使用该类制剂。另外,若是该病跟细菌、寄生虫有关,那么患者还需通过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从上可知,慢性腹泻西药治疗的方法有止泻剂、肠道微生态制剂等。当然,除西药治疗外,中医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病症状。中医在临床上,以去除病因、缓解或消除腹泻症状为目标,以屈邪扶正为基本的治疗原则,以运脾化湿为治法,辨证施治。一般常用的中成药有四神丸、痛泻宁颗粒等。治疗后,患者不仅需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而且还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
#慢性腹泻
阅读数 1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排便次数增多或粪便量增加,或粪质稀薄等病程超过4周或长期反复发作可以治愈,大多预后良好简介慢性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或粪便量增加(>200g/d),或粪质稀薄(含水量>85%),病程超过4周以上或者长期反复发作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本病多因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药物等所致。本病可以治愈,一般经病因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预后良好。若治疗可长期迁延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2]。症状表现:典型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的增多,或粪便量增加,或大便成形、粪质稀薄等。诊断依据:依据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或粪便量增加(>200g/d),或粪质稀薄(含水量>85%),病程超过4周以上或者长期反复发作的临床表现,以及内镜、活检等辅助检查可诊断[1]。慢性腹泻有哪些类型?依据病理生理机制,慢性腹泻可分为以下四类:1.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内存在大量的高渗食物或药物,导致肠腔内渗透压升高,体液水分大量进入肠腔所致。2.分泌性腹泻:是由于肠黏膜受到刺激而致水、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抑,导致分泌、吸收失衡而引起的腹泻。3.渗出性腹泻:肠黏膜发生炎症、溃疡等病变时,完整性受到破坏,大量体液渗出到肠腔,导致腹泻,亦称炎症性腹泻。4.动力异常性腹泻:肠道蠕动过快,肠内容物快速通过肠腔,与肠黏膜接触时间过短,影响消化与吸收,水电解质吸收减少,发生腹泻。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具体发病率详。是否可以治愈?本病可以治愈,一般针对病因进行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后可治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