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耵聍有害吗 耳朵耵聍暗藏这几个危害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黄健

耳朵耵聍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症状,一般都是由于长时间不清理引起的这一现象,所以应该及时进行检查,在医生建议下可以选择清洗外耳道的方法来改善病情,避免外耳道部位发炎感染,会影响到患者的听力健康。因此,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疾病反复发作,可能会对患者听力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耳朵耵聍暗藏这几个危害。

一、导致听力明显下降:由于耵聍明显增多,会堵塞外耳道,可能会引起听力受损,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果不注意合理的治疗,还可能会引起传导性听力损伤。耵聍遇到水之后会迅速膨胀,还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

二、耳朵部位闷痛感:耵聍是外耳道部位比较常见的一种分泌物,在发病早期会引起皮肤紊乱和胀痛感,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会导致皮肤表面有一些小肉粒,同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耳朵疼痛和闷胀感,因此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者微创手术治疗来改善病情,避免耵聍越来越大,导致耳朵有嗡嗡响或者耳朵部位胀痛感。

三、引起其他并发症:耳屎被压迫耳鼓对患者的听力健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不注意合理的治疗,甚至会引起耳鸣或者眩晕等现象,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且针对病情不同进行合理的治疗。避免引起听力受损。

以上几方面介绍了一下耳朵耵聍暗藏的一些影响,出现类似现象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根据堵塞的严重程度不同进行合理的治疗,避免耵聍明显增多或者出现继发性感染的症状,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听力健康,甚至会导致耳闷或者耳鸣等症状,因此要注意耳朵部位的保护,患了慢性疾病或者听力下降等现象一样,早发现早治疗。

#外耳道填塞
阅读数 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外耳道薄片状油脂分泌物耵聍栓塞阻塞外耳道导致听力下降手动清除、冲洗、使用耵聍溶解剂简介人耳的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它产生的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为“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可通过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自行排出。若有及时清理,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会形成耵聍栓塞。当耵聍的积累导致症状(例如听力下降),或者妨碍对耳道或鼓膜的充分评估时,即可诊断为耵聍栓塞。干预方法可包括手动清除、冲洗、使用耵聍溶解剂等。症状表现:外耳道内可见黄色薄片或油脂分泌物、听力下降、耳鸣等。诊断依据:听力下降、耳鸣和眩晕患者体检发现外耳道内黄色薄片或油脂分泌物可确诊。症状较轻且分泌物较少时需要借助耳内镜,此外听力受损患者还需进行听力测评检查。耵聍栓塞有哪些类型?耵聍分泌过多:存在刺激因素,如外耳道炎、湿疹、在灰尘较多的空气中工作、挖耳等使局部受刺激,致使耵聍分泌过多。耵聍排出受阻:外耳道狭窄、瘢痕、肿瘤、异物存留等均阻碍耵聍排出。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是,健康成人中耵聍栓塞的发病率为3~6%,在儿童其发病率可达10%[1]。是否可以治愈?大部分可以治愈,通过手动清除、冲洗、使用耵聍溶解剂等方式可治愈,部分患者需要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是否遗传?部分患者有遗传因素。是否医保范围?否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李涛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