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疸型肝炎应该怎么治疗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
健康一点通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侯秀峰

如果发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病症,通常需尽早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可适当从事各类强度较轻的文体活动或劳动。与此同时,应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可就诊于当地医院,做手术清除感染的组织。此外需要注意适当休息,采取蓝光照射等方法进行治疗,对康复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下面详细了解一下急性黄疸型肝炎应该如何治疗吧。

治疗要点一:应该采取换血疗法和其它疗法。针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现象,建议注意讲究卫生,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另外,需要给予解痉止痛,注意多出去晒晒太阳,饮食上注意清淡、富含营养、易消化吸收,同时应该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以逐步缓解症状。

治疗要点二:建议适量的在户外多晒太阳。关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应进行营养支持,可以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同时需要服用护肝片,避免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能够使身体更快地康复,建议给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给予清淡、富含营养且易消化吸收的饮食。

治疗要点三:需要使用消除黄疸类的药物。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情况,应该进行保肝治疗,可以适当使用止痛药物。建议避免烟酒、过劳和肝损害的药物,吃保护肝胆方面类的药物。与此同时,需要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会较好地改善身体状况。

总的来说,发现急性黄疸型肝炎,需要尽早的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微量泵入生长抑素减少胰液的分泌。此外应该采用抗病毒疗法,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较好的控制病情。建议选择卧床休息,服用肝泰乐或维生素类的药品,可喂食葡萄糖水以加快黄疸消退。

#黄疸病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由各种原因(肝损害最常见)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巩膜、皮肤、黏膜、组织、体液黄染轻症可治愈,存在原发病者需明确病因对症治疗简介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同[1,3]。症状表现[1-2]:典型症状表现为巩膜、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和体液黄染,可伴有皮肤瘙痒。诊断依据[1]:依据黄疸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肝功能检查中血清胆红素指标升高(血清胆红素>34.2μmol/L)可确诊疾病。疾病类型[1-2]:1.按发病原因分类:(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阻塞性黄疸(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2.按增高的胆红素性质分类:(1)非结合胆红素血症黄疸(2)结合胆红素血症黄疸是否具有传染性[1]?黄疸本身是传染病,传染性。但是由病毒性肝炎(多见于乙肝、丙肝)引起的黄疸则具有传染性(肝炎病毒处于复制活跃期时)。通过什么方式传染[5]?乙肝、丙肝(肝炎病毒处于复制活跃期)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为血液传播(包括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性接触传播以及母婴传播。怎么预防[5]?乙肝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疫苗,当前尚针对丙肝的有效疫苗。避免与感染者的过度接触、避免医源性传播(如规范使用注射器、血制品等)、避免安全的性行为,都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是否常见[1,2]?本病常见。其中肝细胞性黄疸最常见,而病毒性肝炎约占肝细胞性黄疸病因的90%以上。是否可以治愈[3]?本病轻症可以治愈,但是由于原发肝病导致的黄疸,需在明确原发病因的基础上进行长期对症治疗,以维持在肝功能代偿期。是否遗传[1]?具有遗传性,部分遗传性疾病患者好发黄疸。易引起的黄疸遗传性疾病为遗传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该病包括Rotor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遗传性胆汁淤积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包括进行性家族性胆汁淤积、良性复发性胆汁淤积、妊娠复发性胆汁淤积)、肝内胆管发育良综合征、胆管囊性病等。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健康一点通·首席健康管家苏琳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