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眼睛越来越肿怎么办
作者:黄健
红眼病眼睛越来越肿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患者通常会有眼睛刺痛且有异物感,眼部肿胀发红,眼部分泌物增加,分泌物通常呈脓性黏性的,怕见光,流眼泪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时间肿胀,眼部不适症状也会加重,治疗起来也会越来越麻烦。那么红眼病眼睛越来越肿该如何治疗呢?
1、药物治疗:红眼病的发生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对眼睛视力、日常生活是有很大的关系,需要及早的行治疗改善。可以服用清热解毒的抗生素,并使用专业的滴眼液,这样搭配治疗效果可能会好一些。患者要注意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确诊病因后,根据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切不可自行涂抹药物,以免引起其他不适。
2、保持个人卫生干净整洁、避免感染:发生红眼病早期要尽早的进行治疗,因为红眼病具备非常强的感染性,一定要隔绝治疗才可以,防止在大家庭或是集体中进行感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触眼睛,或者用力揉眼睛,减少手部细菌对眼睛的刺激。平时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个人的衣物,被单等用品应该及时进行清洗,并且用沸水消毒。
3、生活习惯调整:日常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补充适量的水分,多吃一些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新鲜水果,比如苹果,猕猴桃等,不要食用浓烈油腻的食材,这对红眼病的医治是尤其不利的,也不要食用饮料浓茶等饮品。要注意多休息,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同时要用眼适度,不要一直盯着电视或者手机等电子产品,避免因眼睛疲劳而引起眼睛红肿加重的情况。
眼睛是很重要的器官,红眼病越来越肿是一种严重的情况,患者需要及时治疗,如果耽误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滴眼药水和服用抗生素的方式缓解症状,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眼睛因此受到感染。最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习惯中要饮食清淡,避免熬夜,保证眼睛能够充足的休息。
#初期沙眼
阅读数 5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结膜角膜炎,有传染性畏光、流泪、眼部异物感、红、痛,可致失明难以治愈,治愈后可能再度感染,需要重复治疗简介沙眼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常由人体眼部接触沙眼衣原体后感染导致,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多双眼发病,临床表现为畏光、流泪、异物感、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结膜滤泡等[1]。治疗包括全身和眼局部药物治疗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本病较难治愈,一般会向慢性疾病病程发展,治疗得当可缓解及减轻症状[1]。症状表现[1]:急性期症状包括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黏液或黏脓性分泌物。慢性期明显适,仅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晚期可能发生眼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实质性角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角膜浑浊等。诊断依据[1]:依据至少两条标准:①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②典型的睑结膜瘢痕;③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一种特殊的角膜后遗症表现);④广泛的角膜血管翳。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疾病类型[1]:临床上对沙眼有多种分期方法,我国在1979年制定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分期方法:I期(进行活动期)即急性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模糊清,有角膜血管翳。Ⅱ期(退行期)即慢性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Ⅲ期(完全瘢痕期)即晚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传染性。是否具有传染性[2]?有传染性。急性瘢痕期传染性强,完全瘢痕期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1,2]?传染源:患者和症状病原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眼-手-眼传播,也可通过共用毛巾、洗浴用品、游泳池水污染等接触传播。怎么预防[1,2]?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环境清洁,避免接触传染。是否常见[1,2]?本病常见。人群普遍易感,孕妇感染率较高。本病分布广泛,全世界有3亿~6亿人感染沙眼,主要见于卫生状况差的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前该病曾在我国广泛流行,是当时致盲的首要病因。70年代后随着卫生医疗水平的发展,发病率大大降低。2014年我国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治致盲性沙眼的要求。是否可以治愈[1]?一般难以治愈,是一种持续时间长的慢性疾病。经过治疗和卫生环境改善后,症状可以缓解或减轻。在流行地区,症状消失后可能出现再次或多次感染,需要重复治疗。是否遗传[2]?否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